由“笊篱姑姑舞”看满族的占卜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满族的“笊篱姑姑舞”分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表演者一人扮乡村少女,一手持帕,一手持“笊篱姑姑”偶,掩面出场,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现了少女的活泼、热情、勤劳和坚贞,数名少年欢跃围绕,舞之蹈之,挑之逗之,情趣横生,鲜活生动。 “笊篱姑姑”是由薄木板制作成人头像,下有手持把柄,头上糊白纸,描绘成俏女面孔,此即“笊篱姑姑”。

“笊篱姑姑”的故事源自满族民间的传说。据传,乡间有一美丽少女,勤劳而善良,聪明而纯贞,倍受村民喜爱。在随父打“年纸”(购置过年物品)的集市上,被邻村恶霸财主见了,遂欲强占为姜,少女严词拒绝。但财主贼心不死,即于元宵节时逼亲而至,少女正持笊篱捞物,矢志不从,撞死家中。村民痛伤不已,为怀念少女,每于正月十五日前祭之。另外,旧时及五十年代农村的秧歌队中亦有一人扮老妇,手持一“笊篱姑姑”,又扭又浪,逗得观众哈哈欢笑。秧歌队中的“傻柱子”贝刂于腰间挂一破笊篱头子(柳条编的),并不糊纸画像,丢当在腰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省舞蹈协会理事、抚顺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满族舞蹈家栾榕年与新宾文化馆馆员、满族音乐家宋瑛二人经过长期挖掘、整理,创作成了“笊篱姑姑舞”。十余年来,这一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舞蹈,不仅在省市获得最高奖,并且推而广之,为东北各满族聚居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欣然接受和首肯,成为满族人民文化生活乃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鲜内容。

满族的“笊篱姑姑”舞源于满族的民间传说和旧时的满族秧歌。传说也好,秧歌也好,反映的都是“笊篱姑姑”。那么,“笊篱姑姑”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与民间的“请仙姑”习俗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顺着这条藤摸下去,探探它的根源吧。

在东北的元宵节习俗中,-有借元夕之日充实自己的民俗活动,如妇女们不仅做面灯卜旱涝,而且还“迎紫姑”、“问姑神”。笔者五六岁时,正月十三四,二位叔伯姐姐,那时都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她们将年三十晚上煮饺子的柳条编的大笊篱头上糊上白纸,画上眼、眉、口、鼻、耳,涂上红脸蛋、红嘴唇,头上粘一只小花,这就是“笊篱姑姑”了,令我双手擎着,带我去房东头(厕所所在)转一圈,并在烟筒下站一站,不知她们口中哈叨些什么,然后回到屋里。南炕上放着一张长方形的炕桌。我们上南炕后,让我擎着“笊篱姑姑”,绕炕桌左爬三圈,右爬三圈。而后,让我坐在炕桌南头,面朝北举着“笊篱姑姑”。“笊篱姑姑”亦面朝北,姐姐们开始数道说;“戴上花,披上彩,笊篱姑姑下山来。”“姑姑灵,姑姑灵,俺姐妹卜问什么你可要答应。”于是,开始问卜, “笊篱姑姑”向前点头,即为答应,向后仰,即没答应。在新中国成立前,农村青年妇女中这种“请仙姑”问卜活动是较为普遍的。

东北农村还有一种“冲状”和“律律”习俗,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农村老年妇女中流行。有的小孩子被惊吓了,妈妈往往舀一点水洒在孩子被惊吓的地方,让孩子站在旁边,妈妈一手扶着孩子,下手沾一下洒了水的泥土,摸一下孩子身上,口中念念有词: “不吓,不吓,跟妈在家。”沾下下,摸摸孩子的头说:“摸摸毛,没吓着。”沾一下,摸孩子心口,说“摸摸心儿,魂儿上身儿。”沾一下,摸着孩子的腿,说: “摸摸腿儿,吓不一会儿。”这样重复几遍,待孩子精神好了,安稳了,才算完事。有时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打不起精神,妈妈们往往让孩子躺在炕上,端来一碗清水,放在炕沿边上,拿三只竹筷子,方头朝下,捏在一起成三角形在水碗中竖立,边立边叨念说:“冲着谁了,快站住。让孩子旺旺兴兴的,我给你烧纸。”这种类似“扶乩”的习俗被称之为“冲状”。还有在水碗上平放一块镜子!镜面朝上,取一只红皮鸡蛋,大头朝下,在镜面上立鸡蛋,边立边说:“冲着谁了;快让孩子平平安安的,我给你烧纸。”这种“扶乩”叫做“律”,或称之为“律一律”。

“冲状”也好,“律一律”也好,心里想着冲着谁了,叨念几遍,筷子和鸡蛋立的时间长了,平稳了,也就自然站住了,也就是冲着谁了。

上述种种至今仍在农村老年妇女中传承着的民间习俗,无疑是汉族“迎紫姑”占卜习俗的演变而成的简单而普遍的占卜、咒祝习俗。“迎紫姑”的传说早在我国汉唐以来就已经开始并流传开了,据传说,紫姑又叫“坑三姑娘”,唐朝人,姓何名媚,字丽卿,生于山东莱阳。武则天时,山西寿阳刺史李景见何媚天生丽质,遂起歹心,害死了她的丈夫,霸占了何媚。李景的大老婆为人阴险狠毒,见何媚似天仙丽人,又恨又妒,于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趁何媚解手时将她害死在厕|所中。何媚死后,冤魂不散,趁李景去厕所时悲悲啼哭,厕所内且有刀兵喝骂之声。这些情景被武则天听到后,对何媚的遭遇甚为同情,就封何媚为“厕神”。因此,在关内祭紫姑活动极为普遍。

紫姑何媚成了“厕神”,受到人们尤其是妇女们的崇拜。于是妇女们剩用纸偶或木偶做成“紫姑神”,在元宵节之夜于厕中祭之。其法大致在元宵节前,妇女们做纸人或木偶,或用衣衫披在条帚上当紫姑,再来到厕中祭祀。察时念念有词:“子胥不在,曹妇已行,小姑可出(子胥,婚也;曹,大妇也)。就是说:“两个狗男女都不在家,紫姑你可以放心地出来了。”如果这时偶像动了,就是“紫姑神”来了,可以占卜吉凶、预知祸福,可以向她提问。问题多是可以用数字回答,问后她可以无风自动地点头在给定的数后选择点头的次数或方向,以回答所问事情的可否。这种形式,与汉唐以来兴盛道教方术有直接的渊源。旧社会时,婴儿降生,先要落在净桶内!就是天子圣贤亦不可免,因此,厕神也是很风光荣耀的。

紫姑虽为厕神,但由于受人崇春,并非为排污或生育之事!而是为民间休咎祸福、占卜吉凶。旧时,常有卖紫姑和神码的,在祭祀紫姑时烧化。

紫姑作为民间宗教之神也传到关东。《三教搜神大全》说:“紫姑神死于正月十五,故显灵于正月也。”旧时,每年定在正月十五日晚,妇女们在厕所边或猪栏边摆酒食、果品,迎接紫姑下凡。迎神时用两个青年女子,各以一指抬米箩至厕边。米箩中间插一竹筷,焚香请仙姑上轿回屋内,屋内桌上铺一层沙或糖,两青年女子各用一指抬米箩。据说,竹筷子能自动在沙或糖上写字,是紫姑降临,能预卜各事凶吉。

迎紫姑习俗传到东北后,即迅速在东北各地普及开来。据1926年铅印本《双城县志·岁时民俗》载: “正月十五日,……晚间妇女请姑姑神,卜问本年一切休咎。法,以木勺为首,横缚一木为两臂,下缚有叉之木为两足,句上包纸,绘眉、目、口鼻,顶插花,身著衣,携之厩中,念数语,入室,以秤称之,较重于前,则神至矣,扶置炕桌旁,向间诸事,以前后磕头为休耸所由判。此即古之赛紫姑耳。”1929年铅印本《珠河县志》、1929年铅印本的《锦西县志》、1931年铅印本的《东丰县志》、1930年铅印本的《台安县志》、1931年铅印本的《义县志》、1933年铅印本的《铁岭县志》以及1937年铅印本的《海城县志》等等,均对迎紫姑习俗有详略不同的记述。.

迎厕神紫姑,这本源于关内汉族的习俗,传入关外的东北满族聚居地区之后,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了许多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出了汉满民俗文化的融合。如满族聚集地区的新宾、本溪、桓仁、清原、岫岩弋凤城等地,在元宵节,除按旧俗观灯外,县街及大部分村电还办秧歌、跳民族舞。旧时有拜灯官及打(唱)太平鼓等,几至多半夜,甚而通宵达旦。与迎紫姑相似的是以民族歌舞的形式祝愿农业取得好收成,这就是满族的“笊篱姑姑舞”。传统的“笊篱姑姑舞”既与汉族“请紫姑”相似,又有满族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其俗多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晚进行。新宾及其兄弟满族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上,均编排了满族秧歌、舞,但尤其不可少的是“笊篱姑姑舞”。在旧社会,是时用新柳条编成新笊篱,外糊以白纸,并画上一个俊姑娘的头像,挂在1。7米左右的木杆上;有的还给姑娘偶穿着红衣,两手各置拿手帕等,将“笊篱姑姑”打扮好,先供在房西头。届时,由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头扎红布,把“笊篱姑姑”举到院子里,人们开始围绕着“笊篱姑姑”形占舞唱歌。唱词中有“笊篱姑姑下山来,十五、十六看灯来,梳的什么头,梳的四散头,头上抹着桂花油。”有的地方则流行“笊篱姑姑本姓白,戴朵花,背着柴,扭扭哒哒下山来,你也拍,我也拍,拍着手儿跳起来”的歌词。满族群众相传,此时原是纪念古时被虐待而死的姑娘,因此,“笊篱姑姑”有的地区亦称“笊篱姑娘”。然而,人们在此俗中真正的动机,却是利用这个仪式向“笊篱姑姑”问卜。据说,只要问的人心诚,就可以得到回答,如是肯定,回答则向前磕一个头;反之,则向后磕一个头,所以,引“笊篱姑姑”一定要选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有的地方也选小男孩),认为这样就可以有神灵感应。满族的“笊篱姑姑舞”及问卜活动,自暮到午夜止。类似的问卜活动,在东北各地农村表现出各自的差异。各地依据一方之人的理解而使此俗出现种种变幻,在时间上亦各不统一。如锦西县是在正月十一日,谓之“请紫姑日”;义县正月十三日谓“请天仙”或“包仙人骨”;海城县正月十三日谓之“请天仙”或“请紫姑”;铁岭正月十四日为“请紫姑神”;台安县在正月+五日“迎姑娘”;东丰县这天称之为“迎紫姑”;双城县这日为“请姑姑神”;新宾则谓之“请笊篱姑姑”。在这些地方圹所谓的姑姑有的不是用笊篱,也不用木勺,只用三根筷子或一个鸡蛋问卜,而且时间也不仅仅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后,而是平时有事,即可随时请卜,其祝咒,亦即“姑姑灵,姑姑灵,筷子姑姑有灵应”。之后,即可间休咎祸福。这种形式在文化心理上差异并不大,都可看作是古代扶乩的变化,是满汉文化融合的反应。而满族的“笊篱姑姑舞”,不正是汉满习俗的融合吗!

显示全文
门巴族的节日 满族忌食狗肉之谜 虫王节与颁金节 毛杉树节也叫“赶毛杉树” 布依族查白歌节 布依族的春节 “跳花会”布依族男女青年盛大社交活动 婚前要举行“背八字”仪式 布依族婚庆中送亲客的礼数 蒙古族人的除夕 蒙古族古老的占卜风俗 巴蜀文化的奇葩 湛江乡村"关公磨刀节" 迷人的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的春节 铜鼓之乡访铜鼓 蒙古族日常生活八忌 蒙古族女孩走向独立的开端 蒙古族人如何挑选猎狗 太行山千年民间舞蹈霸王鞭 最美的藏族服饰在玉树 中国民族服饰 壮族男女的情歌会 “秋暮夕月”各地中秋节习俗大盘点 万字炕是咋回事 满族家居风俗 蒙古族同胞如何过小年 满族的鹰崇拜 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 寻找一段走失的民族精神 布依族食俗与禁忌 满族春节撷趣 满族的神话传说与鸦鹊崇拜 八旗子弟与京城八角鼓 满族中元节 满族婚俗 满族的添仓节 满族歌舞 申报省级"非遗"的盛京满汉全席 满族的民族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