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有的民俗风情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不过,细心的观众可能会从很多电视剧里发现一些很传统的习俗,比如渔民出海时的祭拜仪式、婚嫁仪式中的 上头 、古老宗族中的点灯仪式等等,这些与香港及华南地区四个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流传到今天,有的已经消失,有些简化后仍然保存下来。今天就带您去体验一下香港本地民间习俗,加深您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香港有水上人、福佬人、岸上人、客家人四个族群。开埠之初的香港是一个小渔村,所以,水上人家的种种生活习俗和信仰构成了香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年的香港,岸上人和水上人的界限极其分明,水上人不能上岸,一辈子的生活起居饮食全都在船上进行,一条渔船就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和栖身的房子。

因为在海上谋生不易,水上人供奉很多神,比如每年新春就会拜祭船头工,感谢他在过去一年的佑护,还有天后、家仙等等其他的一些信仰。而对船左右两边的功能水上人也分得很清楚。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 林国辉:水上人对船分的很清楚。船头左边他们觉得是做好事的地方,右边是不好的地方,所以你可以看到船里面,左边是供奉神位的地方,从镜头里贴近我的位置,你可以看到有一个红色的小箱,那是供奉神像的地方,在船的左边。而水上人家的厨房也在左边,所以在船尾的地方你可以看到。

在早年的香港经济中,水上人家一些传统技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晒盐和做虾酱。晒盐早已在香港绝迹,但做虾酱仍旧有迹可寻。香港的虾酱曾经名盛一时,出口东南亚和北美地区。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林国辉:捉虾的时期是很短的,银虾生活的时期大概是农历4、5月。在水面的时候,银虾是在凌晨3、4点钟,就要去捉了,捉了之后,就将银虾立刻交到工厂去,将银虾绞烂后加了盐,然后再去腌和晒制,过程虽然很简单,但所花工夫也很长,也要花很多的人力和武力。很辛苦的,过去没有机械将银虾绞烂,要用人脚去踏这些虾酱,银虾本身有一些刺,所以水上人家郊区岸上作坊的工人就会去踩这些虾,踩碎弄烂它 ,中间也很辛苦。

现在虾酱制作已改变了传统的做法,而水上人家也都上了岸,搬进香港仔和屯门一带政府建造的房屋居住。改变的不只是一些技术,也有很多族群的风俗习惯。像福佬人,过去也在水上渔船生活,迎亲时要撑船去接新娘,现在已经变成了跳龙船舞代替。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林国辉:为什么会有龙船舞呢,就是因为过去福佬人他们是在水上生活。他们男家要去接新娘的时候,男家的女性亲戚,比如说姑姑,姐姐就会撑着轮船去接新娘,但现在很多时候已经搬上岸了,于是就有龙船舞取代了撑船。也是有男家的女性亲戚,比如说姑姑,姐姐,表姐妹一起去跳这些舞,到今天也还是穿上传统的服装去跳。她们自己打锣敲鼓,呐喊一下,这就是他们跳舞的时候,基本的音乐。

在四个族群中,岸上人的点灯仪式和婚嫁仪式是极富特点的。点灯仪式每年农历正月举行,目的是告诉祖先和保护神,族里新填了男丁。花灯在祠堂里挂起,上面通常有很多吉祥物,和一些祝福的话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林国辉:中国人过去也很重视这些所谓的见证,在点灯仪式的时候,婴儿也要抱过来,宗族的父老会见到小婴儿,就证实证明了这个婴儿是他们族里的一分子,同时将他们里头会有丁头簿,将婴儿的名字证实记录下去,以前的生活没有人口登记的,传统的人口登记还没有这个制度建立,点灯仪式就是一个最传统的人口登记方式。

过去的婚嫁仪式非常考究,讲究三书六礼,新娘要凤冠霞帔,坐四人大轿。不过到现在,很多已经简化,仅剩了上头仪式、三朝回门等一些环节。通常上头仪式是在凌晨时分或者早上天没亮的时候进行。有些围村还保留了在祠堂里作上头。在上头时一边梳一边会说一些吉祥的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美,三梳儿孙满地这几句话流传至今。

客家人早年以农耕生活为主,从收割到打禾,到晒谷,到处理谷粒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工具。很多农具不久前还在使用,一些收割的镰刀、簸箕、禾耙、搅风机等等都是从新界农民中征集而来。村屋内也以简朴实用为主,充分反映客家人艰苦检朴的生活。

而民俗展馆最瞩目的部分是一个仿照长洲太平清醮盖搭的场景,包括包山、戏棚、飘色、舞狮和道坛等,色彩缤纷,热闹纷呈。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 林国辉:镜头最左右这个就是十大士王是观音的化身,右手边是山神,通常这个 太平清剿仪式请很多他们的保护神来参与,太平清剿是一个酬神的庆典,大士王是用福佬人的形象,用福佬人的传统所作的大士王,民间的纸扎工艺可以看到不同族群他们的特征,比如这个大士王是单脚的,就是福佬人专用的大士王,其他人比如潮州人,或我们叫做本地人的,或者东莞一带用的大士王,运用双脚或者直立在这里的。

太平清醮融合了不同族群的特点,直到今天,这项盛事仍然会吸引上万人参加。在已经高度都市化的香港,在一个浓缩的空间,可以感受到传统的文化习俗,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件相当有吸引力的事情。

香港小学生:以前这些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资料,但现在看了之后,我觉得我知道很多这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

记者:太平清醮有没有看到,和现在有没有一样?

香港小学生:我觉得他们画的也挺像,和我在常州亲身体验过是一模一样的。我最喜欢还是帆船那个部分,因为那里可以体验到谁是第一个来到香港,是目前水上人还有,我看到以前经济不是那么好,和他们在船上干活好像很辛苦,现在很少了,所以看这些也觉得很好看。有空的时候,我想过来,多来看一次。

(责任编辑:admin)

显示全文
南海海联会中秋联欢叙乡情 香港的盛事与节庆 九龙的地名由来 立法会大楼办开放日 吴冠中假画案开庭 翰海先退120万元 港全面抽验内地鸡蛋和肉类 情侣向财务公司借钱办婚宴 香港中秋舞火龙 湾仔书展推十元励志书 港中乐团回赠300元现金券 汕头商会东涌送暖贺中秋 香港旅游的“禁忌” 免费投寄日 学童最爱写“神七” 牙医判罚款 香港民间习俗斩鸡头 萧树胜解构音符创作 中国文学为何不能从大事件中崛起 “画布上的深圳”今日香港展出 港消委测试多款鱼油含杀虫剂 习俗“走古事” 闽族崇蛇习俗 天平山风景区 韩国习俗礼仪 埃及习俗 柬埔寨宗教习俗 山西绵山 印度习俗 菲律宾各民族婚姻习俗 缅甸习俗 坦桑尼亚习俗特色 赞比亚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社交习俗 爱尔兰--习俗与禁忌 肯尼亚习俗与禁忌 尼泊尔族的婚姻习俗 德国过新年习俗 捷克特色习俗 埃塞俄比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