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型人格的人,他们回避和别人接触,对自己的看法是积极的,但是会避免和他人接触,以防自己受到伤害,不想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并不打算做出回报,自立、冷淡、漠视亲密关系。
疏离型人格一词出自依恋模式中,属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一种。儿童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只要母亲在场就可以主动探索环境,不需要非常亲密的接触,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回避型依恋,与母亲分离并不焦虑,不怎么依赖母亲;焦虑型依恋,害怕母亲离开,在母亲离开的期间会表现得很期待母亲回来,但在母亲回来时又不愿意接近,甚至抗拒母亲的接近。
这三种依恋类型到成人身上就变成了四种,回避型依恋被细分成恐惧型和疏离型,恐惧型依恋的人因为害怕被拒绝,因此尽力回避亲密关系,他们渴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害怕自己会离不开别人,因此整天提心吊胆;疏离型人格是习惯自力更生,不愿意和他人相互依赖,会感觉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不舒服的,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不同依恋模式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的后天环境,曾经有段时间我们特别流行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依恋模式就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结果。如果在小时候,你和父母有比较多的互动,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关注,知道他们永远会在你身边,这种情况下就会养成安全型依恋,对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有信心;焦虑型依恋,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你的回应时好时坏,让你长期处于被抛弃的恐惧中,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会表现得非常敏感;回避型依恋的形成,是因为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对父母有依恋需求时得不到满足,所以会选择回避自己的需求,并告诉自己“我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