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民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内蒙古现有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鄂温克"语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其中主要民俗有:

给布:语意为"家谱",按氏族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家谱由家族长保管,不得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都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

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桦树皮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金勒: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翅。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踏之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兽,是鄂温克人的交通狩猎工具。

塔拉佳比: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用树条做船身架,再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棍须缝合,针孔和接头处用松脂掺桦皮油熬成的黑色混合油涂抹。船长约1丈8尺,高约2.5尺,腹宽约2尺,两端尖细上翅,顺水时速可达40里。

鄂温克族的文艺

赞达拉嘎:是鄂温克族的民间小调,山歌之类的总称。短者数行,长者数十行,有世代流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旋律简洁朴素,一般不用乐器伴奏。

高乐布堪舞:即篝火舞,流行于根河市敖鲁古雅游猎的鄂温克族人中,举行婚礼或两个氏族的成员们欢聚时,夜晚在河边载歌载舞,一般是7-20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篝火顺太阳运行的方向转动。通常是一人领唱,大家随着边跳边唱。 爱达哈俩人舞:意为公野猪搏斗舞,为鄂温克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模仿公野猪搏斗的双人舞。

乌力翁:即鹿哨,鄂温克猎人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头粗,一头细,吹吸成音,若似公鹿呜而求偶。

哄歌:是鄂温克族人发现母牛,母羊不认识自己的犊和羔时唱一种歌,以促使母畜认仔哺乳。 鄂温克族每年夏季都要在传统庆丰收的“来阔勒”节和宗教节日敖包会上进行摔跤、赛马等精彩的体育比赛和表演.

显示全文
呼和浩特特色 鄂尔多节庆活动 科尔沁蒙古族禁忌 兴安盟地方曲艺 蒙古族婚礼习俗 呼和浩特节庆活动 五当召风俗 呼和浩特满洲水饭 呼和浩特箭射新娘 蒙古族的敖包 蒙古人的禁忌 呼和浩特鄂伦春族的民俗 内蒙古的重阳节 忌蹬门槛 通辽汉族服饰 鄂尔多斯待客风俗 视火为生命的鄂尔多斯蒙古族 阿拉善地区的器乐 乌兰察布放鞭炮的由来 蒙古族风俗 乌兰察布闹洞房的由来 鄂尔多斯·婚礼服饰 巴彦淖尔华莱士节 科尔沁蒙古族礼仪 背弓挎箭 端午猎日 罗平彝族的箍箍帽 腾冲扬琴山歌 苗族花衣 保山潞江坝傣族爱情游戏--打“土电话” 太阳转身与哈尼族取火仪式 玉溪苗族 彝族节日 彝族禁忌 哈尼族捉蚂蚱节 回族语言文字 送魂仪式 苗族龙船节 花山节来历 水族-礼仪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