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提线木偶戏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福建福鼎这块闽东民间艺术萃集之地,活跃着一支传承近千年历史的提线木偶戏班。只见木偶在施展绝技的艺人手下被赋予了生命,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一段段古今传奇的木偶戏。

年过六旬艺人福鼎提线木偶戏传承人黄学仁师傅告诉小编,四月底福鼎白茶将晋京参加“二00九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为配合这件盛事,他将带领福鼎市白琳镇翁江村提线木偶戏班的艺人们晋京表演。

言辞间流露出兴奋之情和满满的喜悦,黄师傅说木偶戏班的艺人们将带着精心制作的百来个木偶“角儿”,以及为展现福鼎白茶文化而反复修改的新编剧本,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感受白茶的飘香,同时也领略到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木偶戏。

这百余个木偶“角儿”中最特别的是一个约九十厘米高、戴大红色“武丑帽”、披大红色对襟戏服、着红裤、踏红鞋的木偶,“这个人物是这个行业的‘祖师爷’———‘田都元帅’,相传是唐玄宗时宫廷里的一名乐师,后来中国戏曲界都供奉他为保护神,所以还有个尊称叫‘喜乐神’。”

在福鼎提线木偶戏中,这位“喜乐神”的作用非同小可,无论哪出剧目,都少不了他的出场,据黄师傅说,演出进行中,“喜乐神”负责实时向观众们介绍剧情,表现十分滑稽,常常是边说边唱,并且全身都不停地摇来晃去,有点“嬉皮士”风格。

当地还有个关于“喜乐神”的有趣传说,演完戏收木偶时不能将“他”放在箱底,如果不懂规矩的把“他”放箱底了,“他”也会自己爬到上面。

福鼎提线木偶戏还有一令人叫绝的特色,川剧特有的“变脸”绝活,黄师傅制作的木偶也能做到。在他的操纵下,一个木偶花旦的脸像陀螺似的转了一圈,瞬间变成了青面獠牙的“白骨精”,这也是黄师傅独树一帜的创意。

福鼎提线木偶戏从南宋开始,浙南的木偶艺人在闽浙边界一带演出,并逐渐传入福鼎。清末至民国年间,福鼎提线木偶戏曾达到顶峰,据旧福鼎县志记载,在全福鼎曾有大小十余个提线木偶戏班。随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福鼎木偶戏传承发展历经几起几落。

“现在没有什么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不仅因为投入较大收益微薄,还需要足够的恒心和耐性。”言语间,黄师傅颇有些落寞。

目前,福鼎提线木偶已成为濒危的传统剧种,由于独具地方特色,今年四月一日,其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福鼎的木偶戏班人数一般十人左右,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分担拉琴、吹奏、打击乐伴奏。唱腔有京调、闽调、畲歌。说白有汉语、畲语、闽南话、浙南腔。操作木偶者还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腔调、说唱,一身多能。传统剧目有《水浒传》、《西游记》、《陈靖姑》、《目莲救母》、《二十四孝》等二十四本。

显示全文
千年傣族泼水节 安徽宿州民俗—斗羊 云南会讲5种语言的世居族群 山西吕梁离石弹唱 瑶族绝技“上刀山过火海” 江门歇马村民唱木鱼歌 兰考麒麟舞闹元宵 “舞春牛”渐成绝唱 苗裔同胞在山东阳谷县祭祀祖先蚩尤 广西瑶乡婚俗 老北京胡同办创意市集 凌空弄“飘色” 深闺人未识 稻香村搭起“花糕塔”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入列非遗 什刹海让中外游客体验“老北京” 蒙古族自治县开班教马头琴 广西龙胜红瑶晒衣节将举行 老北京这样过端午节 广西和睦镇欢度传统花炮节 小小惠安女演绎传统服饰 封建头民主肚 送蛋送端阳避“瘟” 贵州岑巩“傩”文化 北京天桥绝技 羌族“瓦尔俄足” 云南贡山独龙族文面女 九寨沟白马藏人 河南民间泥彩塑 五谷杂粮“绘”丹青 “热在三伏” 以鸟为名的苗族支系 粤西信宜十八飘色 小小“京花”跳竹竿 千户苗寨“长桌宴” 哈萨克族传统叼羊比赛 西宁穆斯林群众进入斋月 三百年传统婚俗重现塘河 广西资源河灯歌节 “中国地坑院民俗文化之乡”民俗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