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石壁观音 下图为鸦浴池 是一个被雷火击成的小石池
读者萧先生在雷雨中逛乌山发现了一个秘密:“福州乌山上,多处景点是被雷劈出来的”。萧先生粗略数了下,约有11尊造像有雷劈的记载,分别是石壁观音(3尊),西方三圣佛像(3尊)、天佛像(4尊)及大士殿内的雷劈观音(1尊)。
历代乌山为何如此容易遭雷劈?昨日,记者循着萧先生给的地图逛乌山,一路探寻雷劈景点,并采访专家,探求其成因。
多尊雷劈造像不太好找
记者探寻的第一站是山顶处的四方亭,前面立着一块“兴建石壁观音亭碑记”的石碑,除了“观音”旁边还有童男童女两名,我们推测此合起来为“石壁观音”3尊。
“石壁观音”是雷劈而成,大部分过往的游客都知道。查阅了网络资料,民间传说此处原是一块天然岩石。唐天宝八年,有一日遭雷火霹击,过后,岩壁上隐约显现出观音像。后人将其加工成浮雕的观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补足,成为一组石雕与泥塑结合的艺术品。
第二站是西方三圣佛像,地址颇为隐蔽,位于风景区南入口,冰壶景区,藏身于榕树根系包裹下巨石石壁上的大型石壁造像。
乌山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经文物专家考证,三尊佛像先被雷劈出影像,后人为凿刻于唐末五代时期,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接下来的第三站是天佛像,大约在靠近天皇岭的地方,因为没有龛位,不太好找。
乌山风景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上记载着:据欧阳詹《佛像记》记载:唐天宝八年五月六日,骤雨雷震,须臾晴霁,石心涌出佛像三十二尊。天佛像只是其中的一组。
原本要探寻的第五站是大士殿内的雷劈观音,可惜昨日我们没有看到。据上山的游客说,此处不开放已经有两三年了,起因是前几年大士殿内着火了,部分阁楼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门口也没有关于雷劈观音的记载,山上的游客说,此处的雷劈观音确实存在,就在正殿上,也没被烧毁。
总结起来,这11处造像除了石壁观音亭,其余的地方都不太好找,提醒游客注意看一路上的木制指示牌,和景点旁边用木牌子写的景点解析。
霹雳岩和鸦浴池也是雷劈而成
昨日,不少游客还告诉我们,乌山上另有两处著名景点也跟雷电有关,分别是霹雳岩和鸦浴池。
乌山上霹雳岩景区赫赫有名,曾经是此山的制高点,石壁上的“霹雳岩”三个大字赫然在目。这三个楷书大字是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的手迹。因为古时位于城南的乌石山独独高耸,四周低矮空旷,雷电季节,常直劈而下,所以该岩石恰是雷劈而就,故称“霹雳岩”。
霹雳岩是宋元明清摩崖题刻的集中区。霹雳岩左侧石块上有一题刻,主要记录了绍兴二年大学士李纲因抗金被罢免官职后,到乌石山长乐台瑞云庵与参知政事孟庾等人所开商量抗金事宜的军事会议时留下的摩崖题刻,在霹雳岩石块左侧还有记录宋代靖康之变,钦宗皇帝与徽宗皇帝二人被金人俘虏后,哲宗皇帝的三女儿吴国长公主与其驸马爷潘正夫携家眷一路南逃至福州停留五日之久的故事,登乌石山观看李阳冰的般若台铭所留下的摩崖题刻。
霹雳岩旁有一榕树“枯木逢春榕”,这棵在强台风摧残下从主枝上断裂的榕树,凭着顽强的生命斗志,在枯断的另一头利用仅有的气生根支撑并汲取养分,重新发芽长枝,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成为一棵独立成长的榕树,枯木逢春的历程在枯断的枝条上依然清晰可见。
在石壁观音亭附近,还有一个亭子叫东壁亭,亭子下方有一个池子叫鸦浴池,《乌石山志》载:“鸦浴池,乌石山三十六奇之一。古记云:雷震石坛,成穴丈余,不知泉脉所出。夕阳萧疏,群鸦乱浴于此。坛上破裂如阔斧,深尺余。苍在乌石,往往将积水酌干,次早渐涌,一两日即半注矣;遇雨则盈而难涸,乃山气上泄,雾露下注所致。旁楷书镌鸦浴池三字。”
由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到,鸦浴池是一个被雷火击成的小石池。池内不断有泉水涌出,每到黄昏即有群鸦来浴,故得此名。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中引王廷对诗“一派浴鸦泉似镜,半空度鹊石为桥”,说明这里直到清代时鸦浴池的泉水仍然是清澈如镜,宜于烹茶。
专家读“雷”
乌山曾是市区制高点
雷劈造像众多,是因古人相信神赐佛像,对雷劈石壁呈现的形象加工修饰而成
为何乌石山上雷劈造像众多,我们在鼓楼区园林局查到关于《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乌山摩崖题刻及造像》文章,文章如此描述:乌山造像共有11尊,分别是石壁观音(3尊)、西方三圣佛像(3尊)、天佛像(4尊)及大士殿内的雷劈观音(1尊)。传说这11尊造像都是因山上石壁遭雷火霹击呈现隐约的观音或佛形象,百姓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于是形成造型清晰的石刻作品。历代众多信众都认为这是神赐佛像,纷纷到此祭拜、供奉。后人还对石壁观音、雷劈观音进行修复并塑了金身,并在石壁观音处修建观音阁……
省防雷中心的专业人士说,乌石山确实在市区算是比较高的山,某一个地区的制高点容易被雷击这是常识,现在乌山上还有一个雷电观测点,如今市区高楼比较多,引雷点也多了起来,乌山显得不那么出众。而“三圣佛像“之类的景点之所以能形成,归咎于它顶上的榕树引雷,然后把榕树下的石头劈出图案,这才成就了“三圣佛像”,这跟打雷日不要站在树底下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