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细腻且语言风趣的即墨柳腔

戏曲是我国古代表现当地民风民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戏曲剧种,与青岛文化与之对应的就是流行与胶东一带的即墨柳腔了,它与茂腔同时被誉为“胶东之花”。下面就一起领略着语言风趣的即墨柳腔吧。柳腔这一剧种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即墨西部地区,逐渐形成后流行于胶东一带。《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载:柳腔是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形成的。又称“老拐调”、“哦嗬唵”。他和苏北的淮海小戏、山东的五音戏、柳琴戏等剧种有一定的近缘关系。与茂腔有着情缘关系,被称为“姊妹花”,同被誉为“胶东之花”。据称:“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年景不好,水旱虫灾,相继袭来,群众生活无法维持。西边(指即墨县以西)各县的群众背井离乡,四处逃散,来即墨者甚多。因乞讨困难,便利用他们那里的小调,在乞讨时演唱。

相关视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