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初、中、末三日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每年公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出现。 其气候特点是高温、低气压、高湿和低风速。
“伏”是指阴气被阳气逼迫躲入地下。 根据我国农历(阴历)气候法,前人早就规定:
“夏至后三庚日为头伏(初伏),庚四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一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与末伏各十日.,十天或二十天的中伏,共计三十天或四十天的“三伏”.如果庚日在每年的立秋之日及后两天,则中伏为十天,否则就是二十天。因此,在大多数年份,有二十天的伏特,相应地,在大多数年份,有四十天的伏特。
2018年三伏时间表
2018年三伏灸具体时间如下:
府前排毒:5月05日-7月12日
初伏驱寒:7月17日-7月26日
中服庆阳:7月27日-8月15日
魔符花语:8月16日-8月25日
复厚古本:8月26日-9月2日
三伏天,教你一些养生常识
进入闷热潮湿的三伏天,走在大街上就像走进了桑拿房,最高气温直冲35℃以上。 一般来说,最高气温高于35℃的大热天,中暑人数明显增多,而最高气温超过40℃的大热天,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 因此,三伏天期间要注意防暑降温,保重身体。 那么如何防暑降温健康度过三伏天呢?
“冬病夏养”从日常生活细节讲究养生
夏季艾灸便于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时辰与养生,衣着少也是艾灸的条件之一。 艾灸发汗时辰与养生,我觉得也是体表循环良好的标志,是身体通过体表排出毒素的一种方式。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时巅峰,尤其是三伏天,皮肤间质组织泄气,所以要选择穴位进行艾灸。 夏季,艾灸的皮肤毛孔开合,艾灸很容易深入皮肤进入穴位和经络。 气血可以通过经络直达患处,所以冬病夏治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 缓解期吃药可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阳虚气虚的人更适合艾灸疗法。 大多数患病者属于阳虚体质。 艾叶性温,属纯阳。 艾灸可以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补充人体的阳气。 夏季恰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种阳热相结合,温补作用会更强。 因此,夏季在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艾灸,可以达到最好的滋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