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颖
“香醋不烂,肉不成菜,面锅煮锅盖”是镇江的“三大怪兽”。 其中,“面锅煮盖,先热浇头,后筷子”是锅盖面的特色写照。 目前,镇江锅盖面技艺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条是面食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镇江人不可或缺的家常主食。 镇江人做面条可简单可复杂。 简单的时候,一碗爽滑的面条配上葱油和醋家常肴肉的做法,一点都不觉得寒酸。 复杂的时候有n种汤,更不用说用牛肚丝、长鱼、大小牛排做成的鲜嫩浇头了。 .
解放路上有一家非常有名的“邵顺兴”锅盖面。 是镇江老字号的面馆。 是镇江老字号的面馆。 听说很多外国游客也知道这个地方。 他们拿着一盘肉拿号排长队等位,就是为了感受锅盖面的美味。 . “邵顺兴”锅盖面创制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传承七代。
20多年前,我刚到镇江读中专。 学校在小米山对面,出校门右手不远处就有一家小面馆。 那时候锅盖面很便宜,一碗滑面20毛钱,外加一张市级粮票2两。 但是就算20毛钱一碗,我们学生也不可能天天吃。 一是没时间,二是缺钱。 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只是偶尔约同学一起吃饭。 早去的不用排队,我只需要和同学约好吃面就可以了,而且经常起得比上课还早。
“老板娘,来两碗油光面!” 在我经常光顾的面馆里,八仙桌上闪闪发亮的桌子上放着两个风格各异的青花瓷酒壶,一个装醋家常肴肉的做法,一个装酱油。 等面的时候,我和同学往小碟子里倒了醋。 这时,天色大亮,来吃面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大多是当地居民,去菜市场买菜,弯腰点一碗挂面当早餐。 还有上班时间匆忙的人,还没到就先到:“一碗鸡蛋面,加肉……”那时候,我们觉得加鸡蛋是件奢侈的事,但他其实想加肉,挣工资的人和穷学生是有区别的。
老板娘是个不苟言笑的瘦女人,看似柔弱,动作却十分灵巧。 她用手在碗上晃了晃,酱油、味精和油迅速溶入面汤中。 转身抓起一把手擀面,丢进沸腾的锅里。 小锅盖漂浮在锅里,面条在锅盖下沸腾,很快又沸腾了。 这时候老板娘会往锅里舀一碗冷水,锅里就安静了。 当她取出小锅盖,放在锅边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从锅里冒了出来。 我们狼吞虎咽,把醋碟喝得干干净净。
记得毕业那年,一个宿舍的女生一起去了那家面馆。 老板娘一见我就笑了,问:“油面?” “不,我要浇头。” 女孩们捂着嘴咯咯地笑着。 那时候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家小店里的浇头品种也越来越多。 除了鸡蛋和香干,还有素鸡、香肠、丸子。 我点的肉丸比婴儿的拳头还大。 请注意,我专门挑选最大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微妙。 虽然彼此交流不多,但吃了几年面条,终于能感受到关系了。
时光飞逝。 今天,我的女儿们比我那时大了。 只要和她一起去镇江,我总会点两碗锅盖面,顺便回忆一下吃滑面的那些年。 只是现在的店家习惯把锅盖面叫小刀面。 因为锅盖面用的面是小刀面,小刀面是两种细面,还有另一种细面可以选择。 只是怎么吃都没有当年那么好吃了。
如今的九里街已拆改建,小米山已被夷为平地。 当年的面馆已经没有了。 老板娘还在卖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