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传统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也是清明节。公历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万物清洁、明淨是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民俗节日。
“清明节”是以“清明”来命名的传统节日,“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正儿八经的法定节假日,“清明”则是特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天。
“清明节”起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祭祀扫墓和踏青,这两大习俗在中国代代传承,直至今日。“清明”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道:“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所以清明总是在阳历的四月四日或者是四月五日。
桐始华—桐树对自然界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特别是对节气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每年清明节气时,桐树就开始开花。人们经过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桐树好像知道年月日。每到闰年一枝生十三叶,平年生十二叶。所以,“桐始华”成为清明节气一候的候应。
田鼠化为鸳—鸳,鹌也,鹑属,是一种候鸟,春季在农田间活动。由于在清明节前后农事较忙,人们在田间多见驾,而看不见田鼠。还以为驾是田鼠所化,所以“田鼠化为驾”成为了清明节气二候的应候。其实田鼠不可能化N"这一候应属于古人的观察错误。
虹始见—每年到清明节气时,阴天天气过后就会出现虹。所谓虹。是阳光射入水滴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上的彩色或白色圆弧。因为它对节气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所以“虹始见”成为清明节气三候的候应。虹的出现。有时在东方,有时在西方。有时在北方,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得出这样一句谚语:“北虹出不下雨。出了南虹发大水”,这就说出了南虹预示着天要下大雨的气候现象。当然因为地区差异,有的地方不一定是这样的。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