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广大网友应该都有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吧。提前知晓天气预报能为自己之后的行程做好准备,但是有些人觉得天气预报总是不准,那么,大家清楚天气预报为什么总是不准?预测天气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气预报为什么总是不准
因为天气预报只是一个对天气的预测,根据现在的天气状态,云层,风力,温度等等因素对接下来的时间的天气状态做出一个预判,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但是我们自身不能左右天气的变化,可能预测之后天气出现了其他不在意料中的转变,天有不测风云并不是一句空话。所以天气预报只是一个大概率的预测,并不是一件板上钉钉的必然事件。
时间跨度越长越难预测
现在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基本上都有时段天气预报,可以到精确到小时级别。一般来说,小时的天气都是比较准的,因为就在最近的时间里面,发生的不可预料的变化少,所以相对来说预报更准确。而一些三四天的,一周的,十五天的天气预报其实只是报了一个大概的天气走向,可能会下雨,但是下雨的天数并不准确,可能升温,但是上升到多少度也不能说定。时间越长,变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相对于中长期的预测,短时间的天气预报是更加准确的。
预测天气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就是将同一时刻同一层次的气象数据填绘在一张特制的图上,这张图称为天气图。经过对天气图上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预报员就可以了解当前天气系统(如台风、锋等)的分布和结构,判断天气系统与具体天气(如雨、风、雾等)的联系及其未来演变情况,从而作出各地的天气预报。现在,天气图的绘制和分析都由计算机来完成。
另一种是数值预报方法,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作出的天气预报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由于大气的运动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根据这些定律,可以将大气运动状态写成一组偏微分方程,只要给出初值(大气的当前状况),就可以求解出方程组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值,据此得到大气的未来状况。
求解方程的过程极其复杂,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即使最简化的大气方程也必须在高速计算机上进行运算。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2、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3、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4、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5、制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影视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图表代替蓝幕;影视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