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坟还有一种说法,即这一天有人称“韩氏节”。据说以前一位皇帝错杀了他的大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深感愧疚,便请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国所有的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的人们给自己祖先敬献的东西,全部转移到韩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坟对你的先祖来说你奉献的东西他收不到。
从堪舆学角度讲,扫墓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00-下午17:00最好,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如果扫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家祭
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遥祭
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近年来,兴起网络扫墓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视频,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逝者家人还可以对网页内容更新维护。二维码墓碑的提供者表示:“用技术提供更多有关逝者的信息,也让其生前的经历得到一种分享。”
二维码墓碑起源于英国,外地墓葬园在推广二维码时,还会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镶嵌二维码,内容包括墓碑的价格、方位、面积、绿化、设计理念等。
墓园工作人员介绍,二维码墓碑要先由墓园用户申请,之前是免费制作。工作人员会在墓园祭祀主页为逝者注册相应的祭祀网页,也会为其生成一个二维码。亲属要丰富和完善网页,录入想要与他人分享的内容,包括照片视频或追忆等。
对于扫描之后能看到哪些内容,亲属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页设置相应的选项,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哪些部分是隐私要通过密码查看。保护逝者的个人隐私。
一般来说,普通吊唁者都可通过二维码访问逝者纪念馆,可献花、留言,与更多在纪念馆祭祀的亲朋互动,也可将网址分享给亲人、朋友用于祭祀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