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的茶楼,是在“二厘馆”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由于茶楼的设备、环境和服务都上了档次,茶资升到三分六厘!
2、以指叩桌,后来细化到叩单指和叩双指,有人解释说长辈对晚辈叩单指,反之叩双指,也有谓叩双指代表已婚,叩单指代表未婚云云!
3、茶点在厨房里制作好,就由“地喱” 送到大堂供客人选用。以前茶楼蒸点心用的是小竹笼,每笼两件,五六摞小竹笼放在一个大竹笼里头蒸熟,“地喱”有男有女,一般都备有一根绳子,两端系于大蒸笼底部,然后挂在颈项之上,穿梭于茶桌与厢座之间。如今许多餐厅都有“递理间”,我估计“递理”源于“地喱”!
4、“一厘馆”和“二厘馆”。当时除了广东茶楼外,其他的饮食业都是先交钱后吃饭的。譬如北京,挤进一个小饭馆,在柜台前排队,大声向服务员汇报自己想吃什么,服务员开好票后,反问一句:“有座儿没有?”好不轻易找到座儿,苦熬苦等,跑堂的举着一碟菜出来:“谁的肝?”这也不能怪他,谁让你没找好座儿就开票?客人太多时,你还得自己去拿菜。那时候不懂治理这个概念,只觉得在广东饮早茶,舒坦!
5、茶楼里熙熙攘攘,茶点琳琅满目,但最让我好奇的,就是“先食后睇数”的规矩:进了茶楼,择座落坐,“企堂”(即服务员)给你开了茶单,送上茶来,装满各种茶点的小车推到面前,想要哪件,动手拿就是了。茶足肚满,招呼“企堂”过来“睇数”,“企堂”用手拨拉着各种碟子和小笼屉,口念心算,很快就报出价来。父亲告诉我,不同价钱的茶点,用的是不同的碟子!
6、乾隆马上自己取过铜壶来,站起来,学着伙计的模样,向周日清的茶盅冲起茶来。周日清受宠若惊,欲行大礼,又恐显露天子行藏,情急之下,以双指弯曲叩桌,聊代屈膝。民间由此效仿,遂成茶俗!
7、以指叩桌。贮存茶叶也十分讲究,非凡青茶要严防失味,所用盛茶器皿均用锡制品。一般茶楼柜架所陈设的、标上茶叶名称的大罐,是没有装进茶叶的,因它的贮量少,假如频繁取、存、罐子轻易凹陷,所以这些罐子只是一种标志!
8、“睇数”与“埋单”,粤语里都是结帐的意思!
9、茶楼对普洱茶的贮存也是十分讲究的,因为这种茶越陈越好。据说存这种茶好过把钱存入银行,因为靓茶可以招�撇杩停�因此,巧心、太如、莲香等老字号茶楼,存贮普洱之多,一般可供用六、七年!
10、现代广州的饮茶习惯通称为三茶,即早茶、下午茶和晚茶,三茶的时间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同,老一辈茶客保留了早茶的习惯,且大多已退休,有充裕时间饮早茶,早茶便是广州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年轻一代则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饮下午茶和晚茶,以休闲、交友和工作为主要目的。礼节上,两个基本的礼节是茶楼每个饮茶者都知道的:即叩礼和续水,可见广州人饮茶的习惯和礼节构成了广州茶俗文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