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七夕节大家都很熟悉,现在的七夕节大多是以中国情人节的叫法被年轻一代所熟知。最开始的时候七夕节并不是一个 象征爱情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地变成了现在的情人节,庆祝方式也发生了许多的改变。
初六交子时辰祭拜
在许多地方过节的祭祀活动并不是当天进行的,而是前一天晚上开始祭拜。七夕拜七姐就是如此。“拜七姐”并非在七夕当晚进行,而是在初六交子时辰(23点)开始。民国东莞学者邓尔雅在《癸亥(1923年)七夕竹枝词》记载了家乡这一风俗:“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并注:“七夕改为六夕,始于五代。以七夕诸大臣须赴宫乞巧会也。”可见莞人纪念七夕之风古来有之,而且还保持着五代时候的模样。
祈求爱情的日子
传统的七夕节祭拜七姐一方面是祈求平安一方面是祈求爱情。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乞巧风俗
七夕节流传最广深透最深的风俗习惯就是七夕的乞巧活动。在节日到来前几天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