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小比较大的冰雹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这种冰雹砸中后,对于树木、建筑物、车辆和人是有着较大的伤害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冰雹一般出现于哪个季节?冰雹通常多发在什么季节?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冰雹一般出现于哪个季节
冰雹一般多发于夏季,以及春夏交替的时节里。而冰雹形成的过程是,积雨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从而使得不同大小的水滴和冰晶不停的碰撞,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就会合并,冻结形成较大的冰粒。
又因为夏天是一个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大,而当这些粒子遇到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的时候,就会成为冰雹的核心,进而形成不同大小的冰雹落到地面上。
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将冰雹的时间在下午13点到晚上19点,可以说在下午14点到16点时期最多最常见。
我国除了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区的冰雹较少以外,全国多地都会下一定量的冰雹,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形不仅很复杂,而且天气也可以说是很多变。
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地面水蒸发得很快,在中国,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我国在夏天会有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和西伯利亚来的低气压形成强对流天气,这个时候,从太平洋来的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因为温度急剧下降直接凝华成固态降下来形成冰雹。
冰雹的特征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5、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6、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 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冰雹喜走山路 青藏高原为其最常打卡地
冰雹喜走山路。有研究表明,冰雹最常出没地与地形高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地形高度的降低,冰雹的出现频率也会逐渐减少。冰雹最常打卡地分布图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冰雹常打卡地大体沿山系伸展,最常打卡地当属青藏高原,其次为大兴安岭至太行山一带。另外,天山、祁连山、长白山、云贵高原等地也是冰雹出没较多的地区。
平均而言,每年冰雹会在青藏高原打卡3-15天,部分地区可超过15天;在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内蒙中东部、东北和新疆西部和北部山区,平均每年冰雹会出现1-3天;而华南沿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等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小于0.1天,也就是说,冰雹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冰雹很少出现。
全球变暖背景下 冰雹也越来越“懒”了
现如今,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冰雹的相关报道,那么冰雹是越来越多了吗?其实不然。
数据统计,1961年以来,我国年冰雹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0.2天/10年。阶段性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1961—1980 年我国年均单站冰雹日数呈微弱增加趋势,90年代之后冰雹进入减少期。也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之后,冰雹越来越“懒”得出动了。在年代际变化上,我国年均单站冰雹日数时间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是1970s、1980s、1960s、1990s、2000s和2010s。
冰雹为何越来越“懒”呢?目前似乎还没有定论,但有研究提出,冰雹减少有可能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差减小,从而导致对流活动减弱导致的。
冰雹虽然减少了,但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灾害损失仍然十分显著。所以日常生活中公众仍需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科学防雹远离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