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姓氏得名。该类村庄有104个,约占村庄总数的45.2%,如宗庄、彭庄、马家庄、许家庄、王各庄、武崔庄等。该类村庄多以初始立庄人或名门大户、人丁兴旺者姓氏得名。
2、以移民立庄建村得名。明王朝建立以后,屡迁山西之民到安平县立庄建村。如大同新、辛店、西李庄、野营等。从洪武立国起,到永乐16年公元1418年)止,49年的时间里,大规模移民就有8次,其中以永乐2年1404年)为最多。据统计,从山西移民到安平县建村共129个,约占今自然村的50%,其中永乐2年一次就有72个,约占村庄总数的31.3%。
3、以刘秀走国传说得名。该类村庄共21个,约占村庄总数的9.1%。如一:南牛具、北牛具。相传,公元24年,刘秀走国时,后有追兵,遇难于此,耕者用牛拉犁翻新土将刘藏起来,刘因此脱险,公元25年此地便名为牛具,后分为南、北牛具两个村。
4、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古人物驻地命名。此类村庄共有31个,约占村庄总数的13.5%。如一:钦什。公元1401年燕王造反时,有一钦差大臣在此地扎营,因而命名为钦命什营村,后世简称钦什。如二:前刘兴、后刘兴。
5、以历史著名人物的名称命名。如一:张敖。在东汉灵帝时公元168年),一位钦差大臣名张敖,驻守此地,并封为王候。为纪念这位大臣,将村名命名为张敖。如二:彭疃、李疃、刘疃。村名是取舜帝妃子重华”的名字命名的,初称重华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