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的农作物秸秆中,包括玉米秸、玉米芯、豆秆、稻草、花生藤、花生壳、木薯秸秆、甘蔗渣、剑麻渣以及某些野生植物的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还含有一些其他营养物 质,如维生素、果胶质、脂肪等。纤维素、半纤维素一般情况下难 以分解,其他的营养成分也因胶质包裹不易被反刍动物的消化 系统吸收,对于黄粉虫的转化利用也有一定难度。
在这个领域 中,科学家以反刍动物为对象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人们研究了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消化泌液,发现这类动物中的纤维素、半纤 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的葡萄糖,并将碳水化合物、氮、氨、氧原子等 组合成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比如由于牛瘤胃的 反刍作用,能将不易消化吸收的草秆转化为天然的食物,那 么如果能模拟一个人造的类似生态环境,在类似的牛瘤胃的微 生物、酶的繁殖和活动作用下,就能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以及多聚糖等软化,降解成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同时又部分地 被微生物所营养和利用,合成游离氨基酸和菌体蛋白,从而实现 把非反刍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生物地转化为富含粗 蛋白、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农作物秸秆生化蛋白饲料。
作 为黄粉虫的转化利用,将会大大提高效率。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矿物质含量也比较丰富,并含有 少量的蛋白质和油脂。自然状态下,秸秆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 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相互交错在一起,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但 是,经过特定处理,纤维素可与木质素分解,在细菌和纤维素酶 的作用下,分解为低聚纤维素、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能被动物所 利用。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也可被水解,只不过是难度大一些,水 解产物同样是单糖或低聚糖,被动物采食吸收后,均参与动物碳 水化合物代谢。而且,通过化学、生物学处理,秸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提高,并增强适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