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跟着万年历小编来看看端午节最喜欢做的事情吧
端午节一般被人们认为是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相传这位爱国诗人是在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的,过端午节是缘于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追祭。其实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虽然流传甚广,但它还不算是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更早应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的“夏至节避邪祛灾”之说。
端午节对我而言,最大项的“家庭工程”就是包粽子。说起包粽子,我快乐地手就痒痒……
去年端午节前夕,意外地收到了一份从泰州快递来的粽子和咸鸭蛋。打开一看,是我的战友——军中十朵姐妹花中的一朵——小蔡发来的。老公看到这样一大盒粽子,马上问我:“今年你不用自己包粽子了吧?”
“不,自己还是要包的。”我很坚决地回答道。
“啊?这些都吃不完,怎么还包呢,送老人也够了。”老公反对的声调高了一度。反对无效!我交给他一张长长的采购清单。他一看,立马叫起来:
“咋地,要开粽子店哪?红枣五斤、赤豆十斤、精瘦肉十斤、大黄米十斤、粽叶、棕绳等等”
等念完了,他也明白了:“噢,你又想创新啊,包黄米粽子?”
“对头,判断正确”
“给你点建议,最好再掺点糯米,二米粽子,黄白相间,好看更好吃。”他得意地说。
“好主意,咦?你可以呀。”我对这位会吃不会做的先生,真有点刮目相看了。
“不过,你这清单开的数量是不是忒大了点,减半。”没等我反驳,人早没影了。
待老公采购回来,所有的物品数量统统减半。算了,我乐得也顾不上与他理论,赶紧淘米、泡枣、拣豆、切肉、腌肉`、外加泡花生、煮粽叶;老公在旁边一脸狐疑看着我, “你就瞧好吧!忙你的去吧”。晚上八点,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包粽子;取两张粽叶、一把黄米、半把糯米、放两颗红枣、或瘦肉块、或半把红豆、或几粒花生…….,一裹一扎,一个个鼓鼓溜溜的四角红枣粽、三角肉粽、小四角红豆粽、小三角花生粽,栩栩如生,“贼招人爱”,数一数,哇,足足有五十多个。OK,用高压锅开煮,一连煮了三锅。
家里弥漫着浓浓的粽香,当所有程序统统结束时,我一看挂钟,天哪!凌晨1点。好在老公也正忙着改材料,否则,一准儿“挨尅”。我立马挑了一个红豆粽子,让他“首尝”。一层层打开粽叶,伴着粽香,黄白红三色的粽子,煞是养眼,我脑海里忽然想起两个字:金玉,黄米是金、糯米是玉…..,顿时有点沾沾自喜哟!
嘿!金玉红豆粽成功!那么,金玉鲜肉粽、金玉花生粽、金玉红枣粽肯定不会差。老公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再来一个!”还没吃够!我说:“评价一下,味道咋样?”
“好吃,豆子比米多。”啥呀,评价也忒不专业了,要是婆婆在,一准儿给“超赞”。
早晨,我把粽子分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单位。就在弟兄们分抢粽子时,我得意地“忽悠”道:“俺的粗粮粽子,吃了不怕长体重哦。”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太太们个个都怕“增肥”。
晚上,我又给邻居们分别送了一点,毕竟我的粽子与众不同吗!老公看我为了几个粽子兴奋地“瞎忙活”,信誓旦旦地“警告”我:“明年,绝不准你再折腾包什么粽子了”嘿嘿,明年再说明年的!……
“我包粽子,我快乐!”今年,如果我不出差,一准儿将快乐进行到底!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此人们倍加小心,时刻防范,古时的端午节也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
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的宗测每年五月初五鸡还没有报晓时就出发到山上采摘艾草回来治成艾粉用以治病,很有疗效。宗测用艾草治病反映当时古人已认识到艾草的药物性质。到了宋朝人们对“毒月”有了进一步认识,宋人五月初五这天“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从自采草药到明清时期发展为药铺施药,人们的防病意识逐渐增强。端午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都会喝菖蒲酒,以求辟毒健身是那时的风俗,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菖蒲确实有清热止痛、活血散瘀、健胃解毒的功效。
五月也是“恶月”,南北朝人过端午节,要在手臂上系上五色丝织物,叫做“辟兵”,祈求不发生战争。到宋代出现各种百索,有彩线,有珠子,老百姓佩戴在身上也是企望天下太平。明代的《嘉靖广平府志》也记载了端午节时“儿童带五色彩索”的情形,小孩子们将五色彩带系在臂上叫“续命缕”,可以辟兵祸。“恶月”里不但要防兵祸,还有阻止邪神、瘟神的侵扰。端午节时古人会到山里采艾,编织形,悬挂在家门口以避邪。有的地方把艾枝、艾叶扎成“虎”的形象,叫作“艾虎”,也能起到避邪祛秽、保佑平安的作用。端午的早晨人们在出门前都要喝点雄黄酒,雄黄酒可以驱邪,喝一口妖魔鬼怪就不敢近身,记得当年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显形的。
(文章来源万年历www.wannianli8.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