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旦为题的作文1
新的一年快来到,辞旧迎新心情好,汶源学校好热闹,师生活动正火爆。
师生跳绳训练早已进入白热化。课间、午休,操场、楼前广场学生都在进行跳绳练习,老师也掺和其中。班主任在观察、指导、选拔跳绳健将,更多老师也在加紧跳绳训练。师生有时来场比赛,围成一个圈,学生做裁判,“1、2、3……”喊声此起彼伏,然后就是欢呼声。小小一根绳,连起师生心。
教师乒乓球比赛已经拉开帷幕。不管会不会打,全体参赛,贵在参与,乐呵乐呵。两人对垒,多人观赛,会打的两人你来我挡,还真激烈;不会打的,丁丁当当,竟也打个不分上下。不管输赢,握起球拍,球儿飞舞,心儿飞扬,浑身舒泰。
最热闹的是准备元旦联欢节目,分办公室演出,各办公室为了表演时“震”场,都在“偷偷摸摸”排练。我们办公室只有五名教师,四名语文教师、一名英语教师,都是“古板”学科,老师不会唱、不会舞,表演什么呢。张老师考虑两天,说:“我们会‘说’呀,演三句半。”“好!”大家一拍即合。亓老师又有顾虑:“五个人呢,不合适,我不上了。”“谁说三句半就得四个人,五人演三句半才是创新!”我当下拍板,五人全上,就三句半《话说汶源》。然后,“合谋”写台词,你一句,我一语。没想到的是王老师、亓老师有这么多的“笑料”,边编边说,“忒好了——”“俺莱芜有”“我看悬——”……笑得我们前仰后合。说说笑笑中,一天时间就编出了词,然后就是修改、加工,张老师还让说过三句半的丈夫参谋,稍一改动,更多“包袱”了。
开始排练了,本来就是直接上场一人一句。一天,秦老师“侦探”后说:“不得了,他们办公室节目形式可多了,又是唱又是舞,还有模特表演呢。我们的形式太单一了。”随即提议:“我们也可以表演着上场,加些动作,不更有喜剧效果。”“对!”王老师赶紧上网搜视频、找音乐、编动作,放学后排练。幸亏秦老师有点舞蹈功底,亓老师身姿轻盈,王老师有模仿天赋,看着视频学着、改着、练着,再互相教。就简单几个动作,我们两个下午才初见雏形。一边演一边笑,外边已经霓红灯闪烁,我们还练得不亦说乎。演着演着,又有新招了:“我们就改变传统,不拿鼓呀、锣呀的敲,改成锅、盆、勺,更有意思。”第二天,王老师就拿来一个锃亮的不锈钢盆,亓老师拿来一套不锈钢杯,张老师拿来一个锅篦子和一把勺子正好一对,秦老师递给我一个铁缸子:“明天我拿一个大笊篱,搭配才滑稽呢。”
周末在家,我发现了不锈钢鱼盘和漏油勺,两厢一碰,哈,清脆悦耳。今天到校,所有道具摆一块,秦老师和亓老师演示、试听,略作调配,哈,有“鼓”,有“锣”,还有“镲”。
“呛呛呛”“当当当”“咣咣咣”“哐哐哐”“锵锵锵”……排练进行时,元旦乐在即。
以元旦为题的作文2
我有许许多多的有趣的往事,但在我的脑海里有着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回忆。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冬天里我们可以尽情玩耍。在我记忆中有这么一段美丽往事。那是一个雪花飞舞的冬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抽冰尜和冰爬犁。我们玩的非常愉快,突然听到一声“救命”。我们飞快的向声音方向跑去。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一个冰窟窿,我们急忙从远处借来了一根绳子,齐心协力的想把他拽上来,可是冰面太滑,我们无法拉他上来,如果拉他上来的话,我们就会掉进去的,我就找来了渔民伯伯,让他用渔网,把他捞上来,只见叔叔把渔网一扔,就把小朋友救上来了。我们几个急忙把他抬到医院,医生说没什么事,只是水喝的太多了,随后我又把他的妈妈和爸爸送回家,他的病好后,他说:“谢谢你们救了我。”我说不谢,他高高兴兴的身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想:“那时我如果不救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啊,多么美的冬天啊,我好喜欢。
以元旦为题的作文3
楚歌岁月,新年的钟声在暖绵绵的冬日里又一次的敲响了。时间过得是那么的快,年复一年,岁月所留下的伏笔,就犹如萧条的炊烟一样渐行渐远,总是那么地耐人寻味。
打开手机,看看时间已经是深夜凌晨,外面一片寂静。偶尔传来的汽笛声音,打碎了我正当朦胧的睡意,便不顾疲倦的将眼前这篇空白的文档一字一句的填满。今夕的夜晚,是一个跨年的夜晚,是一个纪年的结束到另一个纪年开始的夜晚。元旦,其实每一年,趟过这样一个节日,在我看来依旧是那么地平平常常,宛如昨日。它只不过是一个昼夜的交替,从昨天到今天,从去年到今年,纯属如此而已。因为这要和春节相提并论的话,那股热闹劲,我想还是要差之千里的。也或许在我的内心里面,仅仅存在着的只是那份未眠的童心,凡以为热闹、走亲戚、串街坊才是真正值得庆祝的节日。却茫然地把元旦,看得这般地平淡如常。
引用辞典中的解释:“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正是新年的第一天,过去的一年,在这个时刻已经成为了往昔,成为了每一个人心中饱含留恋记忆的时代。似乎觉得,每次写这样的文字,总少不了对时间增添一番熟悉的感慨。什么时光冉冉、日月如梭、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词语听得多了,都不免会有些反感。可是,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时光的催促下成长的。不可否认的是,从呱呱坠地到少年、青年、中年甚至是年登古稀耄耋,都逃不过蹉跎岁月的磨练与催化。只是日子久了,这种感觉也就变得麻木了许多。
多愁善感的话且不多说,还是应该用一颗欢快热情的心,迎接新年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梦想腾飞的新征程,是前进步伐的新起点。在这个时代,我们唯有不断的磨练自己,学习“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任凭荆棘丛生、波澜起伏的层层屏障,最终走出一条阳关大道,去找寻生活的真谛。古语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生活的真谛,也就是在前行的时光下慢慢被发觉的。
安静的夜晚,让我感觉到了元旦熟悉的气息。虽然深夜的气温,是那么寒冷与刺骨。虽然在这个小村庄里,除了一片寂静与黑暗,看不到太多的繁华与璀璨的烟火。但是这种星星之火,正在燃烧着我一颗真诚的心,一颗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心。又有谁能知道,此时我为了短短一千多字,而且并不多么成熟的,在这个寒冷的深夜,埋头苦干着,似乎已经达到一种废寝忘食境界。这是因为,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人生的路途上又将要迈上一个台阶,即使年华也会随之老去。但我坚信,梦想也会在时光的.催促下扬帆远航。
写到这儿,眼睛开始不听使唤了,马上就是黎明即起的时间。只得闭上双眼,小憩一会儿,等待着清晨那一束新年的光芒,从遥远的地平线下升起。
以元旦为题的作文4
在交通路与白马路接壤处东南方位,由万科地产营建的上海新村旧居拆迁改造房即将竣工,美轮美奂的楼宇拔地而起,连云齐天。生活体验馆这几天行人车马络绎不绝,迎来了很多看房人。我几天前就发现了那打造成公园式建筑的售楼处门口外三株白梅已经凌寒开放,可是苦无闲暇观赏。今元旦一早趁买菜归来,便拐进去细细品读。
记得有这么两行诗句:“小屋数盈风料峭,古梅一树雪精神”。生活体验馆门外两株梅花疏影横斜相向欹曲,还有一株在不远处玻璃幕墙下也自相映成趣。我登上花岗岩人工石坡,端详那枝头繁花灼灼灿然。每朵花五个花瓣匀称轻盈,薄如透明白绢。花蕊丝纤毫分明,煞是姣好耐看。我先前曾想菊梅兰这些蕊寒香冷的花儿引不来“狂蜂浪蝶”,那生命的密码怎样传递,它们的物种又怎么延续呢?今天我发现了原来枝头上方早有好几只小小的白眉林鸲(方言白目圈)腾跃欢跳,它们蜂鸟一样用尖嘴吸蜜,这意外发现又让我多了一层惊喜。
这三株梅花虽然不如苏州“香雪海”那样花开的连成一片的繁荣绚烂,可在南国难得凌寒开放,舒展冷艳姿色,倾吐清雅馨香……也足让人怡情陶醉了。不过我的贪婪又让我想到这么冷的天何不趁今天假日登乌山再看看几年前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退让出来的“海阔天空”风景处几年前我曾经见过的那两株红梅,将红梅和白梅做一番比较,岂不更妙!
到家我将买的菜一放,顾不得吃饭便启程,小跑不到十五分钟便到乌山山麓,上乌山有几条登山道可选择,今天我从南门兜登山。福州近几年变化非常快,原很熟稔乌山的我明白这一两年那里新修复了胡也频故居、邓拓故居还有棋社等。可是一到那地方,哇,一连排古民居温情地依偎山旁,没有了先前的荒凉了。尤其那“红雨山房”最为凸显。“桃花乱落如红雨”,故名曰“红雨山房”。旁边还有“高爷庙”弥勒寺……
我沿着光滑平整的台阶拾级而上,乌石山花木蓊郁风景独好。据老辈人说,旧时乌山有许多梅花。清代诗人郭柏苍《红雨山房独坐》就这样写道:“梅逢冷眼初破蕊,山为闲情日送青。晓起鼓钟清课罢,微风吹展未翻经。”还有其他诗人也留有“压龛贝叶供晨课,一树梅花伴夜谈”等诗句足以供人对乌山梅花产生遐想。
当我沿着东壁亭来到望耕台,迫不及待向远处望去,“海阔天空”石壁下的梅坞里见不着红云。但我还存幻念,可能山上寒冷,迎春红梅还未绽蕾。可惜近前并没有看到枝梢挂蕾呀。
怎么办呢,今年难道我就再也见不到他处的梅花么?人说“愿将山色共僧佛,修到梅花伴醉翁!”据说往年鼓山梅花开得好,引来很多远方游客,可惜当下我假期有限,课业多多家务多多,时间匀不出来了。日倚窗前,但不知鼓山“寒梅著花未?”
小时候,我老家在福州东部郊区,就是今天的五里亭一带,外祖父家有个邻居我们都叫他“奇香(方言读音)大爷”,他老人家屋后辟有一小园,种植数珠黄腊梅,那年月小大寒天气比现在冷多了,我呵着热气看那枝头黄腊梅精神绽放,还曾用冻得宛如红萝卜的手偷偷触摸过那梅花。那花瓣的质感最让我印记深刻了,今天的蜡烛、橡皮泥和塑料做成的腊梅永远无法与之相比拟。可对腊梅花的那份清香可惜我在意它不能吃,没有给予专注,当年便没有太多的印象。
人夸梅花五福,给人带来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太平。赞颂梅花的诗句多多,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还有很励志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但我只钟情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这物欲横流金钱纷扰的年代惟愿这诗句能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