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鸡在民俗中的主要作用:辟邪旧时人们一般不轻易宰杀白公鸡,也忌食白公鸡的肉。那时的老习惯认为:白公鸡辟邪,白公鸡的血可以驱鬼降妖。过去,农村多有这样的习俗:送葬时大多都带一只白公鸡,待到了坟地,在棺木入坑埋土之前,道士便把白公鸡的脖子割破,让鸡血往棺盖上洒上几滴,意为镇妖。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