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马鞍并不是今天所见的“高桥式”马鞍,而是一个简单的鞍垫。最初的马鞍由皮革制成,是匈奴人传入中原的。随着时间的进展,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将马鞍前后都加高一点,可以坐得更稳。其后根据人与马舒适度的要求,马鞍不断发生变化。
文献中最早的马鞍见于《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六韬》:“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综上所述,战国后期和秦代,骑兵的马具或装备,有鞍垫,上缀璎珞和短带,马腹有腹带,臀勒后秋,整个装备除马镫外,其他大体齐备。
西汉初期,马鞍形状仍没有太大发展,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即可证实这一说法。这种情况一直到西汉末年才有了变化。西汉末年,为了减少摩擦,更加稳定,马鞍形制发生了变化,形成前后两端略高起的马鞍,也就是鞍桥的形成,马鞍才正式进入人们所说的现代意义上的高桥马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