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旧时客籍山农为木客老板砍伐大片木材,总是结伙上山,这叫“打木棚”。开山伐木前由木客老板杀牲畜,具供品,祭山神。民工设宴请老板坐首席。砍伐第一根木头,须由行家里手动斧,事先选定砍伐对象,于凌晨对着木头杀鸡,并在木头上系三张纸钱,然后缠头绑腰,回念24个节气,意为四季平安,人妖鬼神互不侵犯,一鼓作气把木头砍倒。
采伐:开山以后,分组上山砍伐,每组2至3人,各备斧头、钩刀、木钩、绳索等工具。一二人斩除树木周围的荆棘杂柴,一人执斧伐木。斫回要做到“链一底,碗锣脚”,即木头下端要像鼎锅的底;树蔸断面要像下凹的小锣,便于储存雨水,加快萌发新枝。砍下的树梢应倒向山顶。接着剔除旁枝,留下顶梢,以加快水分蒸发。待木头晒干后再运出山场。在山上忌直呼同伙姓名,叫斧头、钩刀为“大铁”、“小铁”,吃中饭叫“种麦子”,收工叫“打牛”。
陆运:建国前,山间陆运全靠肩扛,建国后逐步推广板车运输。运至小溪边以后,原木可以单根漂流至小河边,叫做“赶羊”。杉条木则扎成“对子”(一节木筏叫一对),每人撑一对,叫做“放小水”。到小河边再扎成一节连一节的长排,放运到大河。忌说“翻”、“撞”等字眼,饭匙叫“顺匙”,筷子叫“篙子”。
建国后,木材采运有较为严格的操作规程,注重生产安全与防护措施,迷信习俗日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