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温泉旅游是大众最喜爱的旅游项目之一,温泉不再为“皇家专享”。然而,温泉热门的背后是对温泉的过度开发,从自流泉变为疯狂开采的深水井,如果继续下去,不出百年地热水将枯竭,人们再无福享受。
遍布的温泉“黑户”
在北京一共有115家温泉单位,然而其中半数以上的温泉属于无证“黑户”,对外营业的合规温泉单位不到30%。
所谓“黑户”指的是温泉行业中的违规单位——他们开采了地热水,但是没有在国土和水利部门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而整个华东地区更是60%-70%的温泉单位都没有办理采矿权证。2011年底,华东地区旅游记者联盟等团体曾发起了温泉调查和评选活动,令人尴尬的是,在评选出的“华东游客最喜欢的温泉”单位中,有的竟也手续不全。
地热疯狂开采情况令人担忧,在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广东省,广东温泉行业协会称有102家温泉单位,但省矿产资源管理处只颁发了60份采矿许可证。
没有采矿许可证而非法盗采地热资源,导致各地地热水位急剧下降。
地热温泉潜规则
刨除“黑户”之外,大量地热温泉的不规范“行规”也普遍存在。
具有采矿许可证只是第一道门槛,温泉企业运营之后,地热水使用量不能超过主管部门的核定量,并且要对地热水计量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费用。正规的地热井井口处应该安装“远传表”——计量水量水温并将数据传输到主管部门。
而据实地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水表已经损坏或失灵,热水“白白”溜走,不留“踪迹”。
按照北京市规定,地热井全部安装合格水表后,企业还要严格“分类缴费”。根据北京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不同温度和用途的价格不同。以50℃以下的热水为例,住宅供暖每立方米仅收取3.5元,旅店业也只收取9元,洗浴业、公共娱乐场所则高达55元。而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温泉企业开展洗浴服务,但仅按照9元甚至3.5元缴费。
水位下降,窟窿难补
1970年代,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倡导下,北京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地热资源,当时打出的地热井深在1000米左右,有的井中热水甚至可以自行涌出地面;四十多年后,最大开采井深已超过4000米,相当于从东单到西单的距离,而热水只能自行上涌到距离地面六七十米处。
四十年间,北京开采了近500眼地热井。大量开采和利用导致北京地区地下热水位每年以1.5-2米快速下降,按此下降速度,北京地热水坚持不到百年。而在华清池所在的西安地区,下降速度已达每年3-4米。
监管盲区
事实上,很多省市都已出台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对地热的勘探、开发、利用、回灌、环保等环节都有明确规定,但资源管理单位对地热温泉的管理仍存在盲点。鉴于地热水的矿产和水资源属性,全国各地区的国土、水利,甚至还有旅游部门观点不一。地热主管部门也很难知晓辖区内的温泉究竟打的是地热水,还是掺假的普通热水。
虽然各方都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规范温泉行业,作为全国地热井最多的北京,如此大规模、超强度开发地热水“性价比”并不高。按道理每降低100米温度平均升高3℃,北京3000米深的水温应该达到90℃,但目前水温只有60-70℃。与合理开发相比,地热无序地疯狂开采已不是在金山挖金子,而已演变成在烂泥里挖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