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驱邪风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

悬艾叶、菖蒲、蒜头: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写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显示全文
深圳荔枝节 宁波人八月十六度中秋 七月十五牲口节 端午节及送花习俗 澳门醉龙节 八月十五洗井节 文昌元宵的送灯 中国习俗之情人节 春节掼春盛 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是团圆赏月的日子 小暑节气的习俗 鬼城节日习俗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中国戏剧—北京曲剧 端午三友与五色彩线 山西春节习俗 女孩戴石榴花佩五彩丝线 古代五月初五为女儿节 清明扫墓必须携带的七种物品 二月二节与龙有关的民俗 河北春节习俗 中元节的客家风俗 海南岛换花节 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 山西元宵节风俗习惯 大年初五为什么叫“破五” 澳门的节日习俗 北京一年一度的桃花节 各地端午节奇风异俗 “夏至”习俗 古人过端午如何“驱邪” 中国戏剧—老调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人日节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