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其中“格”为研究之意,“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即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而朱熹提倡“格物穷理”,即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来总结一种普适的规律,格物穷理是对格物致知正确的具体化,王阳明为实践证明如何“格物穷理”,所以才会“格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