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唐代张旭、怀素又将“今草”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的《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的《自叙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