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年轻的女性不愿称自己为妇女,又不想放弃女性的节日特权,从此以后就有了女神节这个别称,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对女性的一种吹捧。后来出现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称为“女生节”,也有网络称为“女神节”。
妇女节的由来
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兴起。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对妇女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先进女性开始冲破封建束缚,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承担与男性相同的工作与角色。
但是,被男权思想笼罩多年的政客们,依然对妇女充满了歧视。1857年的3月8日,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以后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而且一直持续了五十年。到了1908年,游行的妇女几乎达到了15000名,她们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并且提出了享有选举权的要求。第二年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的庆祝一直持续到1913年,所以说,最初的“妇女节”,并不是在3月8号的。
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举行了庆祝国际妇女节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了有9万男女工人进行的罢工。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
1921年9月,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28个国家的82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保加利亚的女共产党人建议,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会议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厨师之祖“盐女神”
女神节,是指每逢八月初二这一天,清江沿河两岸各家各户都要备办酒席,祭祀厨师之祖“盐女神”。
传说盐女神发明以盐做味。十碗八扣。五味调合,技术高超,后来被君王得知,便召他去给君王做最好吃的饭菜,她用盐水做味,给君王做一桌丰盛的酒席,君王饮用之后,连声称赞叫好。数天以后,君王见她在盐河挑盐水,便问她做干什么,她回答说,我是用盐水给你做饭菜的,君王一听,大发雷霆,并称,“明明是糖好吃,你为什么用盐给我做味吃”,盐女神说不清道理,就在八月初二这一天被君王杀害了。
盐女神有两个弟子,一个姓张,一个姓梅,他俩继续给君王做饭菜,不用盐而以糖做味,放得很多糖,并且是白糖加砂糖,蜂糖加白糖,十碗八扣都是糖。君王一吃,觉得很好。可是没吃几天,君王喊叫吃不下去了,这时张、梅二弟子马上用盐水做味,十碗八扣、五味调合,又香又甜,君王连吃数月不厌。后来张弟子发明了红案,梅弟子发明了白案,君王越吃越觉得好吃,并说:“到底还是以盐做味好啊。”后来,这位君王被感动了,每年八月初二给屈死的厨师—盐女神让三天位,以表示屈杀盐女神的忏悔之心。
从此以后,人们为祭祀屈死的厨师—“盐女神”,每当八月初二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大做酒席,十碗八扣,在席上放一碗饭,碗上搁一双筷子,将三杯美酒洒在地上,并在桌子下化钱数张,以祭祀盐女神。八月初二这一天,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盐罐子要装得满满的,妇女们要换上整洁的衣服。
印度女神节
知识女神节,梵文Sripancami。印度学生和印度教徒纪念知识女神娑罗室伐底(Sarasvati)诞辰的节日。印历11月(相当于公历1、2月)初五举行。为期两天。起源于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和《摩诃婆罗多》的神话传说。此神掌管诗歌、音乐,是梵天之妻,梵语及天城体字母的创造者,艺术、文学和科学的护佑者,代表印度教的知识、语言、文艺、智慧与雄辩等。也是耆那教和佛教的著名节日。城市信徒早起沐浴后膜拜知识女神。在装饰一新的公共神棚下,人群汇聚于摆有乐器、图书等供品的神像前,以各种方式向她朝拜后分食供品。晚间欢宴并举行音乐会和诗歌朗诵会。翌日由两辆车分别载着知识女神像和《罗摩衍那》唱颂团,举行盛大游行,后将神像抛入附近水中,节日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