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的流传最早来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七夕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部分商家和媒体联合炒作,宣传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那天要做什么
1、七夕晚上,无论天气如何,无论能否看到天上的星星,你都要打开窗户,遥望天空,默默许愿。注意:只能许一个愿哦。
2、如果可能,请你在夜晚,在自家外面的空地上,或者到野外,燃放鞭炮。特别注意:男女有别:男人要左手点炮、女子则用右手点炮。
3、不论是否结婚,也不论男女,请你在七夕这一天(直到晚上亥时,也就是晚上11点前),要吃糖果,也可以分发糖果给你的朋友吃。
4、在七夕这一天,将自己的被褥换新;同时旧被褥要马上洗好晾晒出去。
5、无论你的卧床头冲哪个方位,请你在自己的床头,(注意:男左女右)摆放一张自己的照片,越大越好哦。
6、在你家最大的窗户,也即采光最好的窗户,系上一根红绳;当然最好是在红绳上还系有一个小的植物葫芦。
7、注意在你家大门口,对着门外摆放一小盆清水,盆的大小不论,门口左右均可以;摆放到第二天才能收回。如果有些屋宅,门口不便于摆放,那么,请你用小瓶子装上一些水放在大门内的一侧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