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节日期经常变化
春节日期经常变化的原因如下:春节的日期是根据每年的冬至计算的。农历规定,冬至必须在农历11月。所以,冬至最早可能是农历11月初一,最晚可能是11月三十。由于在公历中,冬至一般是12月21日或12月22日,而冬至与春节之间最短相差30天,最长相差60天。所以,春节最早是1月20日,最晚是2月20日。
春节日期变化规律
因为春节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它与公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所以每年春节的公历日期总是变化不定。弄清楚上边说到的阴历、阳历、阴阳历的区别以后,就会发现春节的公历日期变化有三条规律可循。
1、如果上一年没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一年提前十一天。
如1999年没有闰月,故2000年的农历春节(2月5日),比1999年的提前了11天(2月16日)。这是因为农历没有闰月时,一年的总日数为354天比公历少11天。
2、如果上一年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一年推迟十九天。
如1982年农历有闰月(闰4月),1983年春节在2月13日,比1982年春节(1月25日)推迟了19天。这是因为农历有闰月时,一年的总日数比公历多19天。
3、春节所在公历日期为十九年重复一次。
如1981年的春节是在2月5日,19年后的2000年,春节也在2月5日。
历法分类
一、阳历
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和中国的干支历(节气历)即属于太阳历这类。
阳历的一年,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根据,与月亮圆缺无关。以地球上看一个太阳的起落为基本单位,称为一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又因为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与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导致地球在各阶段运行时,并不是匀速的,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大小月份也是不均匀分配的。
一个太阳年的时间长度大约为365.2422天,因为历法必须是整数年,所以通过置闰的方式使历法精确。具体来说就是平年的2月28天,闰年的2月多一天为29天,称为闰月(非闰二月)。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相当于把3个平年的0.24天集中到闰年中去,这样长远看来历法才基本能跟实际回归年的周期符合。
二、阴历
阴历是起源于夏代的一种历法,所以又叫夏历,也叫旧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周期来定历法的。它决定了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以月亮为标准,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测出农作的时间等等。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月球围着地球公转一圈,产生一轮阴晴圆缺。当月亮在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阴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阴历每月十五或十六。
三、农历(阴阳历)
阴历每年354天,总日数比阳历少11天,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六月飞雪,十二月酷暑的怪现象。这种日期与季节不对应,不利于农业生产。
为了协调这两种历法的矛盾,阴阳历,每月日数与阴历相同,但在年的总日数上,以设闰月来与阳历中的年日数相接近。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