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俗文化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女性服装

西方一位著名的服饰大师曾经说过,服装反映人的类型和时代精神;这句话对我们谈论泉州人的服饰民俗文化,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服饰反映人的类型,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尊卑之别、贫富之别、职业之别等等,其中之一即为男女之别。有一位明代人叫康太和,在举第贵显前,因家贫而内穿其妇之裤子。游学永春时,馆东获悉,故意藏匿酒钟欲搜之,康太和坚决不肯,宁愿赔酒钟也不让搜查,以免露馅而受辱。

服装的变化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在体现时代精神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清代泉州女性服装,上装为右在“大裾衫”,下装为裙或裤,裙有布裙、绸裙、百褶裙等,农家妇女多穿宽筒“斗笼裤”。上、下装同色居多,年老妇女多选黑、蓝、褐三色,年轻女子不拘,大致夏求淡雅,冬多浓艳。富有人家女装,其襟、袖、裙,裤之边缘,常以配色镶边美化。城镇妇女多缠足,得穿木后跟的尖头绣花布鞋。农村妇女多天足,劳动时习惯赤足,只有出嫁、过年或祭祀典礼时才穿鞋。城外妇人负担入城时,常穿芒屐(以芒草为材料编织成的草鞋)。民国改制,泉州人的服饰民俗也因迅急的思想观念变革而受到冲击,不愿为封建传统礼节所束缚的开放妇女,力求依照自己的主观情趣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经改进后的旗袍,至40年代在泉州城镇已成为通式女服。被称为“番仔衫”的连衣裙,也出现在侨乡“番客婶”的身上。这一时期的女中、小学生一律穿上衣衫配黑裙的学生装。民国后,缠足妇女大多数放脚复原,穿上自制的合脊尘头鞋,俗称“半缚鞋”。胶底鞋。皮鞋、凉鞋、雨鞋等也渐渐进入妇女生活,而以黑色横带的“纽边布鞋”最为普遍。袜子有针织的线袜和丝袜。

新中国成立后,衣着以朴素为荣,男、女服装的色彩、式样均较为单调,年轻女性多穿机织花大裙衫,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则以穿西式长裤为多。50年代人们在家里休歇常着的木屐,至60年代已为塑料拖鞋所取代,松紧鞋、田径鞋、尼龙袜、锦纶袜等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文化大革命”期间,绿色军装、军鞋、军帽,甚为流行,尤为男女青少年所喜爱。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大解放,衣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服装讲究美观、时髦,注重质地、牌子(名牌),尤其是女装,款式变化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的甚至由遮蔽保守趋向于坦露开放。80年代的长袜短裙,曾是老人们眼中的一道奇观:“腊月隆冬冷不收,深闺贵妇拥重裘。风流少女寒无畏,长袜短裙到处游。”女性鞋袜由经济实用转向高档趋时,高跟、半高跟的皮鞋,凉鞋,普遍受到欢迎。

在泉州女性服装民俗中,以黑裤、蓝(绿)衣、黄笠为基本格局,具有很强色彩感染力的惠东女服装别具一格,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部却暴露无遗--“民主”。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浪费”;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审美观。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惠东女穿起了茄克衫和束管裤。

男性服装

清代泉州男装,有便服与礼服之分。便服上着短式汉装,其款式初为大裾,后改对襟;下着宽筒深档裤,折叠腰间系以裤带,礼服是着大裾右衽的长衫,外加马褂,马褂有马甲式和汉装式两种。与女子不同,男子大多戴帽,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帽子有瓜皮帽、布风帽、纱猴帽,羊毛帽等。瓜皮帽亦可作礼帽,为显示身份,官绅豪富之帽前常缀以碧玉或玛瑙。鞋子多为自制的平底布鞋,配以白布袜。平民百姓,许多人整年没鞋穿,长途肩挑和远行,则穿草鞋。

民国初期,处于新旧文化形态激烈碰撞的历史交替之际,服饰式样的变化更具有文化革命的意味。中国服饰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山装,自30年代起在泉州逐渐流行,其穿着范围,至40年代已由城镇发展到农村。穿西装的人也日趋增多。男学生与女学生一样统一着装,初中、高小学生为童子军服,载船形或平边的“童子军帽”,高中学生为中山装,戴“鸭舌帽”。俗称“遮瓢”的呢礼帽,由上层社会逐渐扩展到城乡平民。鞋袜多为男女通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装。长衫几乎绝迹,灰色和蓝色的“列宁服”、“干部服”、“八角帽”风靡一时。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青年男装多为小翻领对襟衫及西式长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两种职业性服装颇受男人欢迎:一是男式绿色军装,在青少年中十分趋时;一是惠安、晋江沿海一带渔民常穿的“讨海衫”这是用荔枝柴汁(俗称红柴汁)染成的暗红色粗布衫,亦称“红柴汁衫”,为年纪较大者所喜爱。以穿军装为时髦,主要与当时国内“全国学解放军”的大气候有关。而爱穿“讨海衫”,其原因可能是其具有耐穿不易脏的实用性,以及更能体现劳动人民朴素本色的特点。

80年代以来,作为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的表现形式,泉州男性服装也变化甚大,以往呆板、单调的服饰格局完全被打破了。服装店里,各种时装,琳琅满目,或本地名牌,或海外进口,任君挑选。青少年偏爱富有朝气的T恤衫、牛仔服、运动服等。色彩单调的中山装仍为老年人所常服,不失老者风度。儿童服装更是五彩缤纷,其价格甚至不亚于成人服装。泉州男装最为大众化的当为前克衣。出席庄重的场合,男人多穿西装、结领带、着皮鞋。甚至在乡下耕地种田者,身穿西装,脚着鞋袜的也不在少数。

发式、饰品

与注重形式、理性和偏爱整齐划一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中国人对发式的态度,曾是非常慎重和严肃的,甚至把它纳入礼法统辖的范畴。古代儿童“垂髻”,让头发自然下垂;稍长“总角”,把头发束为左右两结;成年时,女子束发穿笄,男子结发加冠。清代发式与政治挂钩,男子被强制剃发留辫。民国建立,剪辫留发,其时泉州人的发式,有平头、光头、分发(发分左右,有“二八分”和“三七分”两种),“满堂发”(全发后梳)至颈剪齐)等等,幼童留护卤发。清末民初的女发式,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泉州有一位熟悉闽南风俗人情的艺术家叫张春霖,在他所作的泉州民俗画中,有一幅是《泉州民间妇女头髻》,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曾流行于泉州民间的崇武头、蟳埔头、辫子头、包子头、打结头、目镜头、面干头、鲍鱼头、扁针头、双鱼头、粗脚头,信杯头等十几种妇女头髻。抗日战争时期,推行“新生活运动”,男学生一度推行剃光头,女学生则剪短发。

新中国成立后,发式变化不大。开放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美本性,人们对自己的头发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舍得掏钱。以前仅见于“番客婶”的烫发,自80年代以来已成为泉州女子追求的新潮,连老年妇女也不甘落后。女发式各取所宜,或齐耳短发,或披肩长发,或扎“马尾巴”。青年男子亦讲究发式时髦,80年代流行游泳发、短披发,长鬓发,烫发也时有所见。

自古以来,饰品为女性所重。爱美的泉州女,盛行戴花之俗,有鲜花,也有绢花,花色以红、白、黄为多,喜庆时须插红花。头饰有笄(簪)、钗等。耳饰有耳坠、耳环、耳钩、耳柱等。项饰有各式项链,以及胸饰,手饰有戒指、手链、手镯。足饰有脚环、脚链,上述饰品多为金、银、玉等所制,男于亦有戴项饰、手饰,足饰一般为儿童所佩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朴素,再加上50年代未的“献金”运动,销金匿玉,金、银、玉饰品遂逐渐敛迹。至80年代,重新兴起饰品热,男女佩带戒指、项链者,为前所未有。佩金带玉,不仅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还蕴含着避邪趋吉的潜在意识。

显示全文
十二星座符号的奥秘 白羊座符号的奥秘 金牛座符号的奥秘 双子座符号的奥秘 巨蟹座符号的奥秘 狮子座符号的奥秘 处女座符号的奥秘 天秤座符号的奥秘 天蝎座符号的奥秘 射手座符号的奥秘 摩羯座符号的奥秘 水瓶座符号的奥秘 双鱼座符号的奥秘 春节红包大丰收的星座排名 纵欲性爱的兽性星座男 沉迷在肉欲世界的熟女星座 无法阻止的KTV杀手麦霸星座 纠缠往日旧情不放的星座 内藏幼齿灵魂的熟男星座 爱情无节操的重口味星座 晋江人婚嫁习俗 聚会结账抢单王星座 乐为怀旧情结买单的星座 天生就有发财命的星座 最会操控男人的星座女 拒绝长大的星座 对旧友怀念胜相见星座 孔雀心理总作祟的星座 啥星座最多悠客 啥星座盛产割草机父母 大龄“星”剩女精彩讲堂 男人做梦都想得到的星座女星 绯闻毒难入侵的星座明星 解密另类星级“雀神”榜 与豪门最无缘的星座女星 事业成功却形单影只的星座男星 事业与家庭得兼的星座男星 越失爱越发达的星座女星 从星盘分析王祖贤的苦恋历程 从星盘浅谈梁洛施豪门路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