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方言之都"廿八都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有一个生活着的历史文化边镇,它就是作为军事要地而诞生的小镇——廿八都。记者了解到,作为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廿八都,竟有141种姓氏,流行方言13种,被专家和学者誉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军事要地”。

141种姓氏的由来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古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仙霞岭山脉腹地,北距江山市区60公里,南至浦城县城45公里,西至广丰县城45公里,素有“枫溪锁钥”、“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醒”之称,古镇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该镇总人口12868人,现有141种姓式,13种方言,被誉为“方言王国”,至今还保留着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带几分古战场遗风,具有“异域”色彩,被专家称之为“文化飞地”。

对于古镇廿八都的历史,记者找到了在廿八都古镇被人称为“活字典”的杨庆山老人,杨庆山今年已经是85岁的高龄了,解放前正牌师范毕业生,一辈子都在廿八都小学当老师。杨庆山基本没怎么走出过廿八都,醉心于廿八都文化的传承,当地人称他为“廿八都活字典”。

当记者问到,为何一个万人的古镇却有如此多种类的文化汇聚在一起时。杨庆山回忆道,当时廿八都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在当初汉武帝怕乡民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一时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

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经过廿八都在运货。”杨庆山说道,同时,很多的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这些人看到一个小小的古镇却如此的繁华,纷纷在此定居。“所以这里渐渐就成为百家以上姓氏聚居的古镇了。”

记者获悉,在廿八都古镇中共有姜、杨、曹、祝等141种姓氏。

小小古镇13种方言 全国罕见

位于仙霞古道旁的廿八都,古时候为三省交界处的军事要地和商贸重镇,不仅汇集着来自各地的驻军,往来商贾也常在此驻足、定居。至今,不仅拥有141种姓氏,同时还拥有13种方言。在廿八都里住的老人大多数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

廿八都古镇宣传委员周汉泱告诉记者,在廿八都里大家都讲“官话”,不管是上百岁的老人还是三四岁的孩童都是说“官话”的。

记者了解到,周汉泱所说的“官话”,又称廿八都官话,当地人称“正字”,俗称“廿八都腔”。是该镇几乎人人能说,村村通用的廿八都“普通话”。

“官话”的由来是有典故的,周汉泱笑着说道,在顺治十一年(1654),清王朝建浙闽枫岭营,官兵千余人驻廿八都。当时驻军内部使用何种语言及如何与当地百姓交流,无从查考。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语言文字报》记载:清雍正皇帝认为,官员到异地任职,语言不通,上情难以下达,让人翻译,又容易出偏差,会误大事,于是在雍正六年(1728)九月九日开始,在宫廷中带头使用“官话”,并在全国推广。

“当时廿八都驻有浙闽枫岭营,并设有枫岭营总府(三品游击衙门),自然在重点推广之列。”周汉泱告诉自己,这种朝廷下令推广的官话,在腔调繁杂的移民区,在军人占优势的环境中,必然起主导作用。“更何况当时廿八都人必须天天与南来北往的各色人打交道,

惟有使用各方通行、全国统一的官话才能顺利的做事和攒钱。”

记者了解到,廿八都古镇现有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洋田腔等共13种方言。而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廿八都人,现在仍流行、使用着,雍正皇帝推广的清代官话。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何蔚萍也多次到廿八都考察,她多方查找资料,得出了廿八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的结论。

据悉,自2003年12月1日,江山市就成立了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整个工程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总投资达2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自2008年4月动工建设以来,至今已完成了“一口三线、七大节点和十三个陈列馆”以及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游客北入口区和滨水、浔里古街、巷道三条游线,完成了游客中心区、文昌宫区、姜守全旧宅区、关帝庙区等七大重要节点的修缮和亮化绿化工程,布展了东岳宫、武官衙门、观音阁、文昌宫以及浔里老街等十三个景点。

显示全文
汇聚141个姓氏13种方言 旧时苏州食趣 等大与转大 庐山红叶 九寨沟人文风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独龙族风俗 思茅民风民俗指南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中国古代为何只有“四大美女” 广东潮汕的婚俗 古傩迎客 鬼谷峰和泥儿山的传说 畲族祭祖仪式 石屏工艺一绝 流坑古时婚俗 行走南园古村 感受历史文化变迁 寻找“文面女”丹青 从社会风俗的改变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时期青岛移风易俗 百年“惜字炉”见证客家人惜文风俗 鸳鸯松的传说 北京秋"色" 和盲艺人一同挽留孝贤艺术 长寿村的由来 鱼葬习俗讲述八百年人鱼同乐中的大和谐 屹仙潭与放生池 平谷桃花节人文低碳唱主角 白玉蟾与登仙桥 中秋吃月饼的味道 万魁塔的传说 南丰泥炉制作工艺 古代打油诗的介绍 新安画派 荆州花鼓 崇仁跳八仙 抚州采茶戏“后继乏人” 大型民间传统活动纪念闽王王审知 和合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