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市民陶姐家的年夜饭。记者 周文琼 摄
图②:桂林人的年夜饭寓意“年年有余”。记者 周文琼 摄
图③:年夜饭的培根香肠。记者 周文琼 摄
图④:欢乐是桂林人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记者 周文琼 摄
图⑤:新鲜出炉的荔浦芋头五花肉。 (资料图)
世间的风景再美,也比不上回家的路。不管走多远,我们总会回家过年。可以说,春节到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天。我们与亲人团聚,享受美味佳肴。一顿年夜饭,带来团圆幸福,品味新年的回忆,享受万千家庭的幸福。这将成为我们新的一年的力量。
桂林过年有哪些传统美食?一切都要从一顿年夜饭开始。桂林自古就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也成为商贸的重要通道。富裕的桂林人对美食有着追求,年夜饭自然也是颇有讲究。过去,桂林人年夜饭有“十大碗”:炒欢喜,吃得高兴;酿圆子,吃团圆;红烧肉,吃起来和谐;糖醋排骨,吃起来甜甜的。 ;鸳鸯蛋,好东西成对吃;吃五叶鱼,就绰绰有余;吃鸡配蔬菜和鸡肉,你会发财;吃云耳炸鸭,你会登峰造极;吃红烧肉,事业兴旺;吃狮子头,事业兴旺;吃饭才能出人头地。
这“十大碗”包括鸡、鸭、鱼,每一碗都有吉祥的寓意。端上年夜饭桌上可以说是“完美”。如今,桂林年夜饭的“十大碗”已逐渐发生变化。不过,餐桌上还是少不了红烧肉、饺子、鸡鸭鱼等。每道菜都充满意义。
团圆就是新年
就算外面的玉盘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也比不上一桌合家团圆的家常饭菜。在很多人心目中,即使是在寒风刺骨的季节板鸭烧年糕家常做法,家乡餐桌上升起的热气也能驱散冬日的寒意,唤醒精神。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千里迢迢过年,却还是要回家。年夜饭上当然少不了象征团圆的菜肴。
圆子一直是桂林人年夜饭的“固定成员”,最常见的就是豆腐饺子。说起豆腐包子,就不得不提九五包子。灵川县旧屋镇有“不吃饺子不叫过年”的说法。鲜嫩的排骨,野生的干香菇,新鲜上市的冬笋,还有一把大葱。将原料切碎,搅拌,加入盐和胡椒,然后打一个鸡蛋以保持新鲜。饺子在锅里蒸着,出锅时热气腾腾。前几年在菜市场,很多市民都会直接购买酒屋圆子。记者还听说,有市民开车到陵川酒屋尾,一次性买了一大盆带回家,放进冰箱冷冻过年。
光是说起九五元子,平乐人恐怕不服气。平乐十八娘的豆腐饺也独具特色,平乐十八娘酿造技术也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圆子也是平乐人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桂林也有很多人喜欢现做现吃,各地的烹饪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喜欢加菱角,有的喜欢加芋头,有的喜欢加糯米。全家人坐在一起,有的负责切肉,有的负责做肉。吃饭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吃饭。
除了豆腐包子外,还有炸鱼丸、莲藕包等。桂林漓江沿岸的村庄,炸鱼丸很常见。陵川大围秦安村、南村等地尤多。村子的一侧是葡萄田和菜地,另一侧是漓江。夏天是最幸福的时光。当葡萄成熟时,孩子们帮助大人收获葡萄。总有一大桶葡萄卖不出去。下午,我提着一桶吃完的葡萄到河边去洗。我总是带着一个鱼篮,从村子附近的小溪里捡几块石头来沥干水。一旦有块,中间放一个鱼篓,一两个小时后,里面就装满了鱼。等待的时间里,孩子们在河边吃葡萄,在河里翻石头。他们总是收获很多螃蟹……市民林耀说,小时候的夏天真美丽。当她向记者提及此事时,她想表达的是,在漓江沿岸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曾经打鱼,吃美味的河鱼是他们共同的记忆。过年时,将新鲜的鱼切成块,腌制后裹上面糊,用油煎炸。又香又脆……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村子里的农业生产十分可观,人们不再捕鱼了,但对鱼的喜爱却刻在骨子里,炸鱼丸依然是一道不可缺少的菜肴为当地人提供除夕夜的晚餐。
充满祝福和希望
年夜饭,凝聚着情感,充满了意义,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必备仪式。盛宴的背后,流露出人们对最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桂林,如果参加婚宴,第一道菜往往就是喜庆,而这道菜也是桂林人年夜饭的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喜气来临时,先给老人和小孩一份,寓意开开心心过年。
芋头肉有美好的寓意。全家人相亲相爱、联系紧密、亲密无间。芋头红烧肉是桂林人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其中以荔浦芋头红烧肉最为有名。
香喷喷、粉嫩香甜的荔浦芋头,中间夹着一层五花肉。肉中的油和水进入芋头,使芋头更加美味,同时五花肉肥而不腻。吃荔浦芋头红烧肉时,芋头和红烧肉是双入口吃的。这样的吃法才正宗,味道才正宗。肉里有芋头味,芋头里有肉味,相得益彰。咬一口,芋头软软的,浸在肉汤里。肉入口即化,没有任何油腻感。肉质肥瘦均匀,皮脆。芋头粉糯又甜,桂林腐乳和三花酒的互动堪称完美。色、香、味、形俱美。
除了芋头红烧肉,桂林还有鸡蛋红烧肉、肘子红烧肉等。 蛋扣的制作过程有点复杂,但是出锅的蛋扣颜色金黄,面条饱满带着鸡蛋的香味,肉质酥脆,让人垂涎欲滴。市民周先生是家里“最大的蛋扣制作者”。他说,家里有宴席的时候,他总是负责制作鸡蛋纽扣。过年的时候,他也想一展身手。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别喜欢这道菜。
年夜饭上,少不了“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桂林的鱼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清蒸鱼、红烧鱼等,还有独特的啤酒鱼、红烧小河鱼等,吃鱼时也有特色。除夕夜没吃完的话,可以留着元旦继续吃,意味着每年都会有余。
无论走多远,你都会永远记住家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始终萦绕在游客的记忆和梦想中,激起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同样是鸡鸭腊肉,却也带来了家乡的味道。
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喝当地的鸡汤。什么样的本地方法?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一锅当地的年夜饭鸡汤板鸭烧年糕家常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只需将鸡肉用清水煮一下,撒上几片姜,少许盐,出锅时撒上一些葱花即可。汤汁金黄,味道鲜美。味道鲜美,肉质酥脆,富有弹性。
土鸡从哪里来?除了到市场购买外,往往有亲戚住在农村的人,喜欢在过年前挑选一两只自家养的土鸡,宰杀后送给城里的亲戚。有市民会到附近村庄找村民购买。在阳朔这样的地方,人们尤其喜欢大山村的“虫鸡”。记者曾走访过一个盛产虫鸡的村庄。在溥仪乡大山村,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都有山。村民们在山林里养鸡,自己吃虫子。他们只喂少量玉米,从不使用饲料。虫鸡一般都很瘦,重约两斤。溥仪乡有500多人饲养虫鸡,过年期间很受欢迎。近年来,“虫鸡”已被列为当地“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所以,都是鸡汤,但桂林人的鸡汤也充满了乡土气息。
香肠、腊肉、盐水鸭也充满了桂林家乡的味道。冬至一到,家家户户就开始熏腊肉。城市里的居民把培根挂在阳台上,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尽可能在火上熏。 “熏的时候最好把甘蔗头烧了,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才会有点甜。” 70多岁的周阿姨笑着说。她平日住在城里,做腊肉时喜欢带回老家熏。兄妹俩家里的腊肉都是她负责的。当然,抽腊肉也很考验个人功力。梁先生告诉记者,在恭城老家,老父亲一边抽腊肉,一边忙着其他农活。火烧大了,他没有去救。 30多公斤的腊肉直接烧掉了,这让老人非常伤心。我连晚饭都没吃,然后又重头再来。可见桂林人过年时对吃腊肉的痴迷。
龙胜、资源等地,火塘上挂着腊肉。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坑旁聊天。越接近新年,空气中的腊肉香味就越浓……
年夜饭的培根,口感有点脆。咬上一口,皮变得酥脆,肉变得有嚼劲。香肠有淡淡的酒香。这是桂林人的培根记忆。
板鸭的制作很有讲究。对于大多数桂林人来说,年夜饭吃的板鸭就是辉县板鸭。辉县老村是著名的“三明治村”。板鸭的生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会县回族盐水鸭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秋冬季节才能制作盐水鸭。由于老村传统手工腌制、风干的咸鸭皮,肉质细嫩紧实,“干、咸、脆、烂、香”,一直口口相传。现在它已经出名了,人们在过年时很容易就能买到这道独特的菜肴。当地美食。
都是大鱼大肉,一定有素菜解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桂林有两种著名的传统菜肴,叫做泥萝卜和泥豆腐。市民老鲁还记得这个味道。 “冬天一到,风吹得人都掉皮了。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总会端出一盆烫好的萝卜豆腐,沾上红辣椒酱来吃!”他说。 ,吃土萝卜、土豆腐,是那些艰难岁月里幸福的回忆。泥萝卜、泥豆腐是桂东北地区,尤其是泉州、灌阳、恭城等地广受欢迎的传统大众菜肴。所谓“滚泥”,就是指煮熟的萝卜块或豆腐块。食用前须将其包起来卷在辣椒盘或碗中,故称卷泥萝卜、卷泥豆腐。年夜饭时,人们还是喜欢在汤锅里焯一下萝卜。吸收了汤汁的萝卜既舒缓又甜。
炒菜花对于桂林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但桂林人离开家后却发现菜花没那么好吃了。过年时节的菜花经过了霜冻和水的殴打,这也是菜花最美味的时候。这种看似普通的蔬菜,其实是很多回乡旅客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油茶本来是恭城、平乐、子峪、龙胜等地人民的特色美食。近年来,它也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习惯喝油茶的人在年夜饭上不能错过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年夜饭桌上都会出现油茶这道热菜。再配上年糕、腊肉炒面,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引用《舌尖上的中国》简单来说:“这些味道,长期以来都掺杂着故乡、老乡、乡愁、勤劳、坚忍等情感和信仰,只在舌尖和心里,分不清哪一种是味道。” ,哪一个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