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内涵,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为了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阅读。
一年四季春生、夏生、秋收、冬储的变化规律,推动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周期性变化。因为运动和变化的存在,生物才有生命和活力。人类是自然变化的产物。人体的肝、心、脾、肺、肾都是在自然变化中产生的。人体的五脏六腑只有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才能得到自然能量的滋养,在宇宙中不断繁衍生息。跟上变化的步伐,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
《四气调神论》云:“天气清明,德不受限制,故不可降。天明日月不清,邪害之”。空虚,阳气受阻,地气明亮,云雾不炼,上应白而露不下,沟通不言,天命也。一切事物都不会被给予。不施则名木死,邪气不泄,风雨不制,白露不落,树木不繁盛,圣人唯有如此。不会有怪病,万物不会丧失,元气不会耗尽。”
《黄帝内经》中的这篇文章被称为“四气调神”,因为我们人体依靠自身的能量(气)来感受气温和天气的变化。如果我们的生命结束了,我们自然无法感受到四时的变化。我们的全身都被自然之气所包围,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气的变化而生活,适应寒、热、凉的变化。这是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依靠太阳的光和热来生存和变化。只有天气干净,才能传递太阳的光和热。所谓“藏德”,是指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自然属性是“清阳归于天,浊阴归于地”。所谓“天明”,就是指天气极其炎热,天空中没有纯净的空气。相反,高温会导致地面上的水蒸气蒸发,但不会形成云。这就造成了空气中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地球则干燥缺水。 。由于湿热的气候弥漫在空气中,日月的光线被遮挡,日月的轮廓难以辨别,所以日月不清。这时,湿气浊气就会侵入人的皮肤毛孔、九窍,引发疾病。
由于空气中弥漫着炎热潮湿的气候,“土气出现”。土气升起后,就像帽子一样堵在空中。例如,在大陆南部地区,特别是云贵川地区,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地面水分蒸腾作用造成潮湿炎热的气候,地面大气变成雾气。并挡住了黎明。因此,造成“云雾不晴”、“白露不落、交通不畅”的结果,主要是云雨未能正常形成和转化造成的。因此,云南、贵州西南部地区容易形成所谓的“瘴气”,区域性流行病也比较高发。
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从中生长出来的。在云中,小水滴要长到雨滴大小,首先需要云层很厚,小水滴密集,含水量高,这样才能继续凝结并成长;其次,云内需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这将增加多次碰撞和合并的机会。在比较稀薄、比较稳定的水云中,小水滴没有足够的机会凝结合并成长,只能造成阴天、阴天,不太可能下雨。 “地球的大气层是云,天气是雨。”雨的形成还需要天空中的云凝结成水滴,这意味着天空中需要寒冷,而寒冷会导致凝结。 “天明日月不清”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在一定条件下,天地之气不能形成正常的转化,所以云和雨就不能形成。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气候,所以日月的光色模糊不清。同时,由于气候湿热,“阳气闭塞,土气生发”。没有云雨的形成,天地之间就不会发生阴阳的相互作用,万物的生机也不会持续。万物的生机无法延续,就连高大的树木也会大量死亡。不利于万物生长的恶劣气候就会到来,风雨不及时落下,草木就会枯萎,无法茂盛。台风过,大雨频降,天、地、四时的阴阳若不能协调,偏离正常规律,则万物死亡不足其一半。寿命。只有懂得养生的圣人,才能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身体才不会生大病。万物若能如圣人,不偏离养生之道,能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则其元气不至枯竭。
春天是头发生长的季节。春天生发的能量场,形成人体上的肝、胆。肝、胆主管人体生长之能。就像树木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一样,我们可以理解,肝阳是温煦肝气、促进肝气生长的能量,肝血是滋养肝气生长的雨露。如果犯了春气虚弱生发,就会导致“逆春气,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肝系统将无法从大自然中吸收足够的营养,肝气将无法生发以支持心脏系统。 。
夏季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这种令人鼓舞的能量场形成了人体的心脏和小肠。心脏的起搏负责将身体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然后返回心脏。夏天的天气很热。在阳光的影响下,人体容易出汗,气血容易流向体表。若触犯夏恩玄大之气,就会导致“夏之气逆,日不长,心气空”。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会下降,身体的津液和血液就不足以输送到内脏。和身体表面接触,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如果心脏和血液循环出现异常,人体的精神和能量就不能跟随血管的循环,就容易出现抑郁、心气不足等病症。
秋天是太阳辐射开始减弱的时候。肺的呼吸作用将人体的元气从体表回收到体内,并将人体的精气输送到肾脏储存。如果违背了秋修的气机,就会导致“秋气逆,太阴不纳,肺气满”。肺部很容易枯萎,导致呼吸困难并引起充血。当人体肺气宣泄不足时,很容易导致盗汗或少汗。如果肺气无法宣泄、宣泄,很容易导致失眠、焦虑等情况。
冬天是最冷的时候。就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植物也会脱水并将其精华浓缩到种子中。肾的功能是储存人体的精气。若逆冬藏气,就会导致“冬气逆,阴少不储,肾气徒沉”。如果人体的肾气不足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人体的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异常,很容易出现漏泄的情况。腹泻。
“四时之阴阳,为万物之本也。故圣人春夏养阳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秋冬养阴,以循其本,使万物盛衰于时”。逆其根,则毁其本性,故阴阳四时,乃万物之始也,逆则生之本也。遵循它,就会出现灾难。圣人遵循它,愚人遵循它,就会生。治之,逆则逆之,谓之内格。”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生长、汇聚、闭合的基础。懂得养生的圣人,根据春夏季节大自然的特点,吸收自然能量,滋养人体生长生发的功能。秋冬季节,按照自然规律,人体的精气得以保存,生命有了运行的资本,因此能与万物的生长、生长、汇聚、储存相一致。违反养生基本规律,就会破坏人体的活力,毁掉人体。所以,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的起点和终点,是生死的根本。违反此法,必有祸患;如果你适应这个规律,你就可以避免疾病。所谓养生之道,智者会遵循,愚者会违背。如果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如果违背了四时阴阳的变化,生命就会被毁掉。
“故圣人不治病,而治其病;不治其乱,而治其未乱,此谓之也。其病已成,而治之”。当它变成一种混乱之后,就像口渴时挖井或打斗时扔锥子一样吗?”
聪明人通常会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病已发生而用药来治疗,就像口渴时挖井,打仗后才炼兵一样。是不是太晚了?
事实上,现代医疗体系注重看医生,而忽视告诉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现代社会的许多疾病经过复杂的治疗(切割、化疗等)后,人体的气血受到严重损害,很容易导致人体长期处于虚弱的生命状态。当前的教育体系严重缺乏如何教导儿童和青少年如何保持健康。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中深刻揭示了如何保持健康、避免疾病。
一个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健康了,整个民族才能健康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领导人多次谈到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中医药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复兴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让更多的中国人民学习和了解《黄帝内经》及其内涵,将是中华文明复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1)本账号是今日头条第一个用现代科学语言系统解读中医的人。旨在帮助中医药爱好者走进中医药之门并走近中医药,提高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
(2)如果想自学中医,需要有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和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和视频,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健康管理者。您自己和您的家人,并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利己利国。
(3)如有疑问,可以留言或私信。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看完后记得点击关注,或者转发给您的朋友看看,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关于中药的用量,请看之前的文章。东汉时期和现代的度量衡是不同的。
(4)本文为公众号“弘一四圣”粉丝原创文章。文章转载已获得粉丝书面授权,是今日头条唯一获得原作者官方授权。 “同仁”是深圳市保健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特聘智库专家。
有人问为什么不教一些偏方或者速效方法。我的回复如下:
今日头条有很多不系统、小手段,或者擅自转载、拼凑零散热门文章,但基础不牢,无法持久。
希望广大粉丝能够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实现自我药疗,利己利人。
作为一名医生,我最大的期望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给医院或者其他人。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在生病时避免就医,才能避免过度就医对身体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