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方法是在保健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方法。中医非常重视养生。古今医家积累总结了多种养生方法,可概括如下:
1.适时喂食
适时营养是指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节健康的保健方法。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是:春季宜疏肝凉,夏季宜养心益气,长夏宜健脾除湿,秋季宜养胃。宜润肺温中,冬季宜温肾填精。明代高濂的《顺养八注》汇集了历代养生理论,制定了“四时调调注”,适时治病。概括了四时之后养生方法,又论述了十二个月养生的“事”和“事”。 《禁忌》、《修炼方法》、《道影坐图》等,逐月将四时养生程式化。
此外,《内经》还提出“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早、午、晚、夜,人体的阳气如同春、夏、秋、冬四时,具有生长、旺盛、收敛、内藏等变化特征,因此养生保健也必须符合按照昼夜阴阳盛衰的规律,安排起居、滋养精神、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尤其是气功练习,更要注意时间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或同一运动的不同阶段,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可以帮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
2.调整精神
心理调节是指运用各种心理调节技术来维持心理平衡,维持和增强心理健康。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精神调节,将其视为保持健康长寿的根本方法和防病治病的良药。 《淮南子》云:“神清心静,百节平和,是养性之本;肥皮,充肠腹,补饥渴,是养性之末。”自然。”调节精神的具体方法,除了在四时调节精神外,还包括正确认识和提高自己、学会运用心理调节、立志修养道德品格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一是心理调节,主要措施有:
(一)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老老恒言》指出:“放松是养生的第一准备”。人们认为调节心灵、保持健康的第一步是休息;而休息的关键是节制,这需要人们做正确的事情。一切名利的物质欲望都要受到克制,达到一种豁达、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医学入门·养生论》云:“以理为师,则人欲死而心清乐,不求静而静”。如果你过度贪恋各种名利和物欲,达不到你想要的,就会导致沮丧和失望。 、悲伤、苦涩、烦闷、愤怒等不良情绪会扰乱精神宁静,导致气机紊乱而患病;只有少私欲、少欲望,心态平和,才能脏腑、气血调和,气机才能顺畅,抗病能力强,才有利于延年益寿。 《素文·隐·阳应相大论》云:“圣人,无为而有静能,随欲而立志守虚,故寿命无穷,止于天。 《太上老君养生秘诀》指出:“善养生者,先除六邪,方可养生”。哪一是失名利,二是节欲,三是贪贱,四是失味,五是摆脱。第六是除骄慢心。”本质是贬低人。需要减少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当然,中医养生并不排除随情随欲以养心。 《灵枢·史传》曾承认:“人人皆欲从其意志而行”。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力满足人们的期望。衣食住行和工作条件的需要使他们感到舒适、幸福。想要安静、安宁,还可以采用集中意念集中于一点的方法,排除杂念,排除忧虑,保持心静,使身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一朝类编》云:“养心则心聚,心聚则气聚,气聚则心健”。如果每天都心烦意乱养生方法,心神不守,就很容易衰老。
此外,改变自身认知,重新认识和评价自身需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避免不良情绪发生的重要途径。 《素问·古真》云:“故享受饮食,受侍奉,享受风俗,贵贱不相敬。”这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具有合理化的意义,即当个人动机与行为不一致、被社会接受或某项工作失败时,以减少因动机冲突或失败而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和挫折,并保持个人自尊,你可以为你所做的事情制定一个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