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一吹,雪就离我们不远了。天气越来越冷,北面的窗户都得贴上塑料布了。我和侄子经常翻墙去屋后的水利站干活一段时间。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清楚。
然后他把炉子搬进屋里,生了火,屋子里暖和了。那种炉子粘贴内室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贴得不好,炉子不坚,贴得好,整个冬天都不用烦恼。火旺时,炉盖会烧成鲜红色,炉子下就可以烤红薯之类的东西了。红薯自然比较小,慢慢烤,不要着急,多翻动,香气就会慢慢出来。红薯是一种温暖老人和穷人的食物,老少皆宜。有红、白之分,红的较少,咬到噎着的以白的为佳。雪夜里煮芋头、闲聊是常事。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忙活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首先会点脆菜、炸丸子、炸土豆、炸花生、炸鱼,还有几年的脆肉。脆皮菜很方便。客人一来,菜就很快做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让人高兴的是,边炒边煮边吃。刚炸出来的金黄肉丸,热气腾腾,酥脆可口,咬下去还发出轻微的嘎吱声。脆皮土豆片要小一些,面糊要少一些,这样才会更脆。脆肉价格昂贵,而且数量又少,不能随便吃。炒完这些后,每年都会炒出一些甜品,形状如姜丝或面叶,当零食吃,老少皆宜。花生是一道有多种用途的菜肴。除裹面煎外,还可炸、煮、直接碾碎与辣椒炒,或冷食。花生沙拉是过年时下酒的一道好菜。做法是先将花生米用沸水浸泡,然后将花生米一颗一颗剥去皮,放入沸水中焯至酥脆、发白。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个大锅,每餐放一个盘子,加点酱油、醋和葱。这道菜路边小店也有卖,但花生衣往往不去掉,而且佐料太重,不像家里的清淡爽口。上海的老山东御厨有一道用醋做的花生。也可以先将花生炒熟,然后用醋拌匀。另一种冷菜是芹菜和豆角。方法是把豆子泡透煮熟,然后放入冷水中。将芹菜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然后放入冷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涂上香油和醋也方便。现在想起来,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干辣椒花生饼。我的家乡苍山县以大蒜、生姜、花生闻名。每年我家人都会送一些。花生可以榨油,剩下的部分打成饼,就是花生饼。它们是又黑又厚的蛋糕。它重六七公斤。食用时,先将花生饼切成薄片。切片可生吃,也可与干红辣椒一起炒。味道很浓郁——我已经三十年没有吃过这道菜了。
当蔬菜酥脆时,切碎馅料。家里剁的馅儿总有三四种。猪肉馅的用途最多,有芹菜、韭菜、萝卜、白菜、荠菜等。羊肉馅和牛肉馅比较挑剔,以白菜和萝卜最好。嫂子手艺真好,家里的馅料都是她做的。然后全家人一起包饺子,有说有笑,不觉疲倦。有时我们也会做一些素食馅料,加一点虾皮或鸡蛋皮,味道清爽。离家门口四十、五十米处,是一大片麦田,到处都是绿色的麦苗。上初中的时候,我偶尔会和侄子、侄女去地里挖荠菜,包荠菜饺子。虽然说“溪头荠菜花春来”,但野生荠菜并不好得,也不能一直吃。味道是大棚里的荠菜无法比拟的。
春季美食中,有一道菜值得期待,那就是香椿芽。我家院子里有四五棵香椿树,高可达十几米。每年春天,嫩芽膨大,紫中带红,仿佛大地冬天积累的土壤能量通过春天的花朵和香椿芽表达出来。当它出来的时候,成长尤其令人欣喜。炒鸡蛋、拌豆腐都是极好的菜肴。 《随园食单》中没有提到香椿芽。夏增川的《补证》中添加了干香椿:“也是山西平定府的地方食品,鲜形与豆腐混合,随处可见,尤其是过瘾者。”干香椿。 ,是指香椿老后用盐腌制的咸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且只保留少量香椿芽的风味。它与香椿头不同。看得出来,夏对这道菜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在上海生活多年,也能买到香椿芽,大多是大棚的,味道有点过。和我一起住在上海的大姐也喜欢香椿芽。她在小区里种了一棵香椿树,每年早春都会摘一些给我,满足我的口腹之欲。至于《本草纲目》、《五杂祖》等书中,据说也有人吃臭椿,但这可能不是事实。臭椿为老鼠科植物,其叶子有毒。据我有限的了解,好像没有人吃过。苔藓也是春季食品之一。俗话说:“桃花开,杏花谢,梅花卖苔”。第一茬苔藓味道最好,后来的苔藓味道就差了。苔菜如肉,炒肉片更好。至于杨树花杨豆千子,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吃。当杨树发芽时,地面上会开满毛毛虫般的雄花。将其捞起,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挤干水分,将豆泡干,放入锅中捣成扁豆。 (因其色泽金黄,形状如铜钱,故又称豆豉),然后混合在一起,味道极其鲜美。
鲁南以其羊肉和手撕烧鸡而闻名。镇上有老民烤鸡。常年挂着很多炸鸡。金黄色的颜色非常吸引人。这家店已经开了十多年了。爸爸实在是太贪心了,有顾客的时候自然会买一份。他几乎每周都会在没有顾客的时候买一份。这一天的餐桌上通常都是非常幸福的。 20世纪80年代我们开始做烤鸡的时候,用的是当地的鸡,味道很好。后来鸡养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但味道却差了很多。烤鸡虽然不错,但还是不如他们家的辣子鸡。每年嫂子都会买几十只鸡来养。母鸡下蛋,而强大的公鸡则用于战斗。长得不好看、力气不够的公鸡就被宰了吃掉。一群鸡中,总有十几只小公鸡,它们长大后用来满足口腹之欲。在乡村的好处是可以吃到新鲜烹制的食物的真正味道。我家乡辣子鸡的烹饪方法略有不同。红辣椒、青辣椒自然是少不了的。另外还加了一些土豆片。味道有点单薄,不过菜品增多了。我嫂子做的这道菜比我大哥好。最好放在地上的锅里炒。如果是炉子,最好有一个刚刚生火的烟囱,而且火势一定要旺。无论什么时候,吹管子都不是一份好工作。为了吃辣子鸡,自然是很乐意去做的。
镇上十天有三次会议。我不喜欢去市场,但我喜欢去参加聚会。春秋两季是大事。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歌手、说书人、各种食物都准备好了。几乎所有人芋儿烧鸡的家常做法,无论男女老少,都去看了一眼。 ,聊天,看着红绿的布料,抽屉里刚出的肉包子,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热闹极了。当孩子口袋里没钱的时候,大人会给他几毛钱,最多两毛钱,他就出去买他最喜欢的陀螺、口哨之类的东西。我经常去听书。就在那时,我听到了罗成和瓦岗村英雄们的故事。有时我会买粽子或花生糖糕芋儿烧鸡的家常做法,剩下的就看书。没有集市或者会议的时候,街上偶尔会有卖豆腐的。一听到“卖——豆腐——”的长声,就知道卖豆腐的人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经常来买豆腐。两磅。大哥擅长炖豆腐,而炖羊肉是最好的。我家乡的豆腐是石膏豆腐,比较硬,有形状。可炖、可炒、可炒。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也是一种很特别的食物。做法与豆豉子类似,但不要吃太多。
我家乡的面食有煎饼、馒头、糕点、面条等。郁达夫在《故都的秋天》中说,南方的秋天与北方相比就像“粥和馍馍”。每次看到这一段文字,我常常会嘲笑来自南方的包子。如果用一根手指按的话,很长时间它们都不会浮现出来。北方的馒头一按就立刻膨胀起来。它们坚固且有弹性。上海的包子是指包馅、发酵的包子,它的起源非常古老。生煎包子好吃又好吃,但是北方做的那种包子并不出众。 《随园食单》说是发酵不好,其实很可能是面团揉得不够硬的缘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缸贴和芝麻烧饼。罐贴是山东南部、苏北地区常见的食品。它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有的被称为牛舌,可见其体型有多么小。我们常吃的比较大,有近30厘米长,每个1.5毛钱。点,就是比较贵。刚出炉的大缸糊外皮呈褐色,摸起来有点烫。自然会散发出阵阵清香。打开后,淡淡的胡椒和洋葱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卖锅贴的。每次他去买锅贴,都是从他们店里买的,而且总是挑选新鲜出炉的给我。老人话不多,朝朝暮暮、风雨飘摇、风雨飘摇,多年来一直在卖货。芝麻煎饼是来自城市的小圆煎饼,有甜、咸两种,外面有一层芝麻。我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每周都会出去过一次牙节,吃一碗肉丝面,然后买一两粒芝麻烧回来。我记得五美分一个。有一种是大火煮出来的,又白又薄,搭配羊肉汤最好。还有馒头,古人又称薄环饼、冷器,在上海很少见。制作方法《齐民要术》中记载:“用水加蜜泡面,无蜜则煮枣取汁,也可得牛羊脂膏。还可以用牛奶和羊奶来做蛋糕,酥脆可口。”然后“将面团揉成丝,连接两端,用油烧之”(《随园石旦补正》)。饺子的特点是“又香又脆”,可以在冰箱里保存很长时间。可以泡在辣汤里,卷成烤饼或煎饼,一张一张慢慢吃。后者的吃法有一种悠闲的感觉。真诚的精神。
鲁菜中有很多炒海参、大葱等大菜,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吃的,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吃到更是难得。我说的是鲁南的家常菜。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在异乡忆起旧事,让我有了一丝温暖。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家乡的国槐,这也是时令美食。可以用来做汤,也可以用来蒸馒头。太香了,我好久没吃它了。
本文发表于2019年3月17日《文汇报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