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养生。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那么古代黄帝内经的养生作用是什么呢?今天还在使用吗?我们如何保持健康?饮食治疗和保健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吧。
《黄帝内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它系统地描述了人类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方法和预防规律,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巨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不仅受到华夏炎黄子孙的重视和传承,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其价值不断被发掘并日益凸显。
《黄帝内经》谈养生
“古之人,知法以阴阳,神和,饮食有规律,起居有规律,不妄作,故能与物和谐相处。”今之人,亦不如此,以酒为浆,以妄为习,醉入室,汲精气。欲望,驱散真相,不懂得守住充实,不懂得控制精神,试图加快心意,与快乐相反,生活不受约束,所以过了半百就会衰落。”
养生应顺应四时,天人合一
要及时避开外界的异常天气和有害邪气,服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要求人们饮食要节制,起居有规律,劳作但不宜劳累,禁欲以保存精气。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入屋欲,汲精散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和早衰。
人们本身就有健康预警系统。如果你的成长与现实存在差距,身体就会自动发出健康预警。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中,有些是身体的外在疾病,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了解这些隐形信号告诉你的隐藏的健康风险,从而预防和治疗“前期疾病”。
大自然告诉我们什么?春夏之际,阳气生发,万物萌芽生长,生命之气活跃;秋冬季节,万物萧索、静谧,生命的能量汇聚。四时不仅体现在一年上,人体也分为四个季节。肝与春有关,宜养“生”; ,因季节交替,应滋养“藏”,脾应护“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日渐老去,童年是春天,生机勃勃,青年是夏天,成长成熟,中年是秋天,收获内敛,老年是冬天,修养复苏。每个月也有春、夏、秋、冬之分。根据月相的变化,分为新月、贤贤望会等。女性面临经期的寒冬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男性也会经历每月荷尔蒙的变化。
二十四小时内还有四个小季节。早晨、中午、晚上,脏腑经络都有相应的活跃期。白天和黑夜就像夏天和冬天一样颠倒过来。一天的活动和作息应与阳气的发收相一致。无论是一生、一年、一月、一天,无论是五脏还是六脏,只有释放与采集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命能量的延续。
因此,春夏秋冬,正确调整生长和储藏非常重要。人们应该学会春天养生、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补肾,就像大自然一样。从梦的角度来看,四个季节是大自然向人们透露的健康信息。
春季养肝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法辰”。意思是说,春天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芽的时节。天地自然,生机勃勃,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春天要晚睡早起,穿宽松的衣服,经常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劳累。因为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着特别强的联系。中医认为,春天,肝气旺盛,毛发生发,人的精神会神清气爽。但如果肝气上升过多或肝气郁结,夏季就会出现感冒病。
夏季养心
夏季的三个月,是大自然万物郁郁葱葱、美丽的时节。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生长旺盛。人们应该晚上睡觉,晚上早起。
心情要保持愉快,不生气,气机要通畅,通气畅通。精神要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反这个原则,就会伤心、生气。 《黄帝内经》云:“心为君主之官,神由此而生”。中医认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表现为人的情感活动,而人的情感活动是以五脏六腑的精髓为物质基础的。因此,内心的思维精神对情绪有很强的影响力。意志精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情绪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神志先伤或神志活动紊乱,各脏腑意志不受控制和协调,五脏才能分别受损。所以,修心、得法是非常重要的。
秋季养肺
秋天是宁静的,意味着秋天万物成熟,自然景象平静、收敛。秋季,阳气逐渐萎缩,阴气逐渐增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萎缩。因此,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保养阳气。心理健康、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保健各方面都离不开“秋收”。一个原则。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认为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肺对应秋季,肺通秋气,秋季肺强。秋季,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气冷热多变,寒气秋燥易损伤肺部,引起感冒、咳嗽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肺。
冬季补肾
冬季三月,从立冬到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这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才起床。
《黄帝内经》指出:“冬季天气逆则少阴不储,肾气衰弱。”这里的少阴指的是肾。中医的肾与西医不同,它是指肾的整个功能系统。肾藏精,是人体阴阳之根本。其主骨,生髓。它的本质是开花,应该是在冬天。
时令食物选择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阳气在大自然中萌芽。饮食的原则应该是助阳气上升。适当吃葱、姜、蒜、韭菜、芥菜等温热食物,少吃冬瓜、绿豆芽等寒凉食物。若气温高,则需防止阳气上升过多而郁化为热。可以多吃一些清淡、味甘凉的蔬菜和水果。
夏季炎热多雨,饮食宜甘、冷、清淡、少油,如绿豆汤、西瓜等,但忌食过多生冷食物。根据夏季高温高湿的特点,饮食上还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多吃薏米、绿豆、豆腐、莲藕、南瓜、苦瓜等食物,少吃甜食、油腻、润燥之品。民间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夏季多吃辛辣的生姜,不仅可以解辛祛湿,还能起到“养肺气”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由于汗液大量排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减少,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等随汗液大量排出。 ,这就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营养。因此,夏季蛋白质供给一定要充足。可以多吃瘦肉,特别是豆制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秋季气候凉爽干燥,宜多食生津、清肺理气、润燥止渴之品。可以选择芝麻、核桃、梨、枣、菊花、银耳等,这些都是润燥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民间有“八九月不吃姜”的说法。如果此时吃太多生姜,很容易出现秋燥,引起咳嗽。
冬季是一年中阳气最弱、阴气最强的季节。人体与自然界相对应,饮食也应以补阳为主。宜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鸽子、鹌鹑、海参等。 、枸杞、韭菜、核桃、糯米、龙眼肉、红枣、山药、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等。
冬季五行属肾,藏精。冬季最适合补肾。自然界五色中,黑色入肾,所以冬季应选择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蘑菇等。现代研究表明,食物的颜色与其营养价值密切相关。食品的天然色素越深,营养成分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合理。因此,冬季吃黑色食物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从角度上看也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结论:养生是终身大事。无论什么季节,我们都需要养生,而且不同季节养生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养生中的饮食养生也备受关注。饮食养生和养生必须与季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否则可能会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