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原始文化基因。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人文和哲学思想,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理念。 知识方法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学和利用草药进行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体系。 它是我国重要的健康、经济、技术、文化和生态资源,也是世界公认的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 服务资源。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养生文化。 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赋予了它新的活力。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健康医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中医远程互联和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医疗提供了新的商业可能行业。 为此,深入研究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
西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养生”。 这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本能。 这也是中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生活文化。
20世纪70年代广东广州马王堆和1980年代广东朱家山出土的医书和文物都表明,从汉代到明清时期,已有脉学、脉学等医疗保健实践。我国的气理论、房间和指导。 也否定了许多传世文献中有关养生养生的记载。
早期的养生修行群体,以道士或贵族为主要群体。 清代以后,随着彩色印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养生技术和文化不再局限于道教等特殊群体,而是逐渐被不同社会阶层所接受和实践,特别是清中后期以来王朝。
宋代及两代,修身知识不仅被收录于医学、宗教典籍中,还出版了大量的修身专着和丛书。 据悉,大量日用书籍的出现,促使其中所蕴含的养生保健知识深入民间生活实践。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符号的代表。 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这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不断下降,中医养生保健的形式和理念越来越重要。 健康养生服务业呈现新的增长态势。
中医药作为我国本土传统医学,在保健领域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西医”的重要任务医药保健服务”提出。 《纲要》还特别强调了“加快西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西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事业”四个方向。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特别是“提高西医医疗保健和预防服务水平”,结合中医药将中医药优势与现代健康管理相结合,探索如何将健康文化、现代管理、医疗保险融入西医健康保障模式,为中医药健康发展和实施指明了新方向关爱文化产业。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养生和养生文化产业的文化和商业潜力已经被克服。 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根据养生保健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法,尝试探索中医药养生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中医药文化从四个维度进行。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维度
2012年,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聚焦当前中国人民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构建全民健康社会。 在此背景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健全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整合,引导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理性健康发展。行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政府统筹规划、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创新平台,推动学校与企业在中医药养生文化方面的一体化合作与交流,将精华结合起来。中医养生文化随着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 建立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建立中医药养生文化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
* 制定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行业标准和发展手册,构建健康发展的养生市场规范;
*关注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媒体监管和文化导向,出台更加专业、严格的中医药文化媒体监管方案及相关制度;
*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药养生文化专业,培养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 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按等级、专业、型号进行培训,同时注重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技术方法等的挖掘和推广,打造正规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和良性的中医医疗保健行业形象。
人的健康需求维度
古话说“需求是第一生产力”。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首先要从人们对养生保健的生活需求出发中医健康养生,对医疗保健、饮食保健、手术保健等进行更加时尚、实用、便捷的创意优化和优化。 特别是建立以现代多发病、高发病、慢性病等西医优势病为重点,解答健康保健问题,分析西医体质差异、个性化医疗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方法。简单选择,指导西医传统。 健康的形式。
深入研究中医养生文化,挖掘整理珍稀民间养生诊疗技术
民间至今保留着大量实用性极强的中医经验和技艺,常年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推动和规范民间医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让那些简单有效、贴近日常生活的保健方法能够得到真正的推广应用。
整合新旧媒体平台,提升医疗保健节目专业化、时尚化
文化传播是西医知识与百姓健康生活之间的桥梁。 目前大部分健康项目仍然局限于中老年人。 媒体节目,加强个体宣传,培养正确的养生保健意识和中医药文化认同,使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广泛推广。
凸显中医药文化的跨学科特征,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审美价值
回顾西医的发展,在我国唐代已广泛融入传统哲学、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点。 同时,西医还与书法、音乐、芳香疗法、插花、饮食、文学、诗歌等学科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重视西医“身心合一”理念在现代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养生先养心”,西医在历代养生保健和经典文献中都非常注重情志和情志的作用。 人们认为喜、怒、忧、思、悲、恐等情绪的转变对人体的影响特别大,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压抑、失控等会引起耳鸣、脱发、高血脂等疾病。 西医在情志诊治、心理疏导、情志调节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记载。 ,有助于解决当今时代的精神疾病等问题。
探索西医尤其是慢性病领域的优势
据《中国村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慢性病确诊人数超过2.6亿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9%。 世界建设银行《中国迈向健康和谐生活》报告指出,每年约有103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省总死亡率的80%。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健康威胁。 中医倡导的防未病理念、健康生活方式等理念与西医诊疗方法在慢性病预防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必将取得巨大成就。
不同领域个性化定制的维度
中药本身就具有个性化定制的优势。 在医疗保健领域,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不同层次搭建平台。 精准定位,事半功倍。
融入校园文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我国中药材——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广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搭建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广平台”,其中包括“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迸发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 中医药课程包括经典、技艺、艺术、文献、传媒等,融合特色,可以构建高品质的中药课外文化,不仅可以有效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推动养老产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比2014年减少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56亿,并将突破3亿人。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下降,为医疗保健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医疗保健服务业迅速成为我国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老年人保健包括传统养生讲座、义诊、保健品配送等。在此基础上,建议完善社区中医养生体验中心,举办中医养生文化展览、养生技能体验等,并围绕养生产品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打造智慧养生、养老社区新时代,推动中医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开放家庭智慧医疗
随着智能终端和联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设备的智能化进程也在推进,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有望解决公共卫生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为人类健康和医疗开辟广阔的新前景。
人工智能将在智能诊断、手术机器人、智能设备等方面对公共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以提高医疗效率;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中医健康养生,管理个人日常生活健康的常规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新业态。 中医药以其深厚的养生理论和多样的养生方式,未来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构建健康医疗产业新业态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时代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远程诊断、智慧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 ,以及个体化治疗。 备受关注的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以为医疗诊断、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智慧医疗正式改变了现有的诊所服务模式。 中医药企业应抓住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机遇,在未来诊所、智能家居等领域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健康生活的优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打造国际中医药保健品牌的维度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世界。 这是一项造福全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程中,中医药养生文化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中医药要站在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精准剖析国际市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真谛市场上的国际一流品牌产品,为中医药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医疗保健产业进入世界。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建设国际化的西医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 尝试建立相关教育服务机构,引进适应海外不同国家西医发展的养生模式,从西医毒理理论体系、医疗实践、养生保健经验等多角度进行推广。文化推广。 结合,突出中医养生体验的作用,在体验过程中了解西医,推动中医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健康服务走进海外家庭,提高对中华养生文化的认可度。
推动国际科研界对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的关注
国际上对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持续升温,但总体侧重于理论、针灸、方剂等医学研究,对中医药独特文化内涵、养生理念、养生方法的相关研究关注较少和技术改造。 因此,利用生物学、遗传学、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现代化,也是打造中医药养生国际品牌、把握未来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市场。
搭建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社会不同文化圈传播的平台
从学术和科普双重视角,搭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平台,提供中医药最新科研进展、交流合作、人文历史、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产业服务等多元化信息,促进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在海外传统医药的激烈竞争和发展中,真正塑造我国西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推动西医特色国际医疗旅游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患者进行以诊疗为目的的医疗旅游。 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他们还安排配套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费用激增,人们开始追求以医疗服务为主,疗养、休闲、游玩相结合的旅游新模式。 目前,医疗旅游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2013年产出4386亿港元,预计2017年为6785亿港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16%。
纵观整个医疗旅游和会议行业,大多以旅游资源结合医疗优势为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少数地区已开始探索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但仍处于中期阶段。 因此,结合中医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定位精准、服务个性化的养生休闲路线。 包括养生圣地、地道草药产地、中草药种植园、特色疗法体验、知名中药企业、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森林养生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保健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限于特效药、新技术或高科技产品,还广泛涉及人们的生命保健理念、方法和健康理念。 西医养生文化产业集西医、健康、文化、商业等为一体,十分广泛。 新时代的新机遇,必然催生巨大的文化经济产业。 在尊重符合西医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西医文化与市场营销、传播与技术的融合与创新等其他学科的关系。
据悉,西医养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弘扬和文化传播意义,这也使得其除了承担养生保健的任务外,还具有更大的文化弘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