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市海事部门于2023年8月13日上午11时在东平海域发现了十多头中华白海豚在水面上嬉戏遨游的情景。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被称为“水上大熊猫”或“美人鱼”,因其粉白色的皮肤而闻名。这是近年来阳江海域首次发现中华白海豚群体的活动。
据专家介绍,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生活在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淡水和海水两栖动物,其数量非常稀少,目前全球仅存约2000头。中华白海豚的体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暗灰色到粉红色再到纯白色,游动时还会透出一丝粉红色,十分美丽。
专家认为,中华白海豚的出现反映了阳江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体现。阳江市海事部门在发现中华白海豚后,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避免对其造成干扰和伤害,并呼吁市民和游客尊重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宜人的海洋生态环境。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动物,也被称为水上大熊猫或美人鱼,因为它们的皮肤呈粉白色或象牙色,有时还透出一丝粉红色。它们的体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暗灰色到粉红色再到纯白色。它们的体长约为2米,体重约为200公斤,上下颌都有20到37颗锥形的齿。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如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它们也会进入淡水中,如长江、闽江、九龙江和珠江等。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热带和温带沿岸海域,如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地。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到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它们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它们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它们也喜欢跟随拖网渔船活动,从渔网中捕食鱼类。
中华白海豚与陆生哺乳动物一样用肺呼吸,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到5秒钟,有时为10到20秒,也有时长达1到2分钟以上。它们在头额顶端有一个半月形的外呼吸孔,在呼吸时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在鼻孔下有一气囊,靠鼻塞肉的开闭发声,这种声音在前额隆起处一个由脂肪组成的特有器官集中,并按一定的频率进行发射;声音碰到不同的物体反射回来的不同频率信号,通过海豚下腭一个由脂肪组成的凹槽接收,传入内耳进行定位。这个回声定位系统虽然复杂,但反应极其迅速准确,可以测出前面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结构和属性,并作出判断和反应。
中华白海豚的摄食消化系统与陆上哺乳动物完全一致,拥有牙齿、食道、胃、肝、脾、肠。它们主要以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为食物,如棘头梅童鱼、凤鲚、银鲳、乌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等,其中最喜欢吃的是狮头鱼。它们不经咀嚼快速吞食,其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完全禁止有关的国际贸易。它们面临着填海和水质污染、海上交通和渔业误捕等威胁,其数量非常稀少,目前全球仅存约2000头。其中,台湾海峡的亚种被评估为极危,香港水域内的种群也在逐年减少。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海洋动物,各地政府和环保组织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如划定海洋保护区、监测其种群状况、提高公众的保育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