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正如《灵枢·经脉》中所说:“经络决定生死,应对百病,必须疏通,以调节虚实”。
由此可见,十二经络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百病、调节人体虚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经络,是人之所以诞生,也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人之所以得病,就是疾病产生的原因;学习从哪里开始,工作就结束。经络的功能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保护机体、抵抗疾病、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经络系统维持和协调体内各器官之间的联系,从而维持机体的健康。整个身体的适应性和适应性。平衡外部环境。
经络是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经络系统是各脏腑、器官、组织所需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气血是输送营养物质的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是通过经络来传播的。经络可以运行气血中医经络养生,滋养全身。
02
经络的病理作用
①症状:经络是人体五脏六腑与体表联系的通道。疾病通过皮肤侵入人体,首先影响经络,然后传入五脏六腑。
反之,则说明经络的形态完整性受损,或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紊乱,或保护机体的防御功能受损。
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所有反应都发生在体表,如压痛、结节、肤色、温度和电导率的变化。
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是根据经络及其气血运行功能异常、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总结出的规律。 。
临床辨证可以根据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确定症状是某经络、某脏腑、某脏器的病变。比如头痛,由于部位不同,选择的经络穴位也不同。足阳明胃经走行于额部,故额部疼痛称为“阳明头痛”。治疗时选择阳明经上的穴位;少阳经走行于额头。头部的侧面,所以偏头痛被称为“少阳头痛”,选择少阳经上的穴位进行治疗;厥阴经走行于头顶,故头顶疼痛称为“厥阴头痛”,就选厥阴经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太阳经循行于头枕,故头后疼痛称为“太阳头痛”,用太阳经穴位进行治疗。
经络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位。想要辨别寒热虚实的情况,需要结合八理和脏腑辨证方法,才能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这样压迫疗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传染病因: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往往首先作用于皮肤的外部如毛囊、汗腺等,如果残留不清除,就会沿着经络向内侵入,从由外到内,再到内脏。反之,若病发于脏腑,也可由内而外,脏腑相应部位及相应经络腧穴可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压痛敏感点、脊髓等。四肢、身体、皮肤上的类似物体等。结节、低阻点等
03
经络辨病原理
人体的十二经脉,内通五脏六腑,外通四肢。人体生病后,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会对经络系统产生影响;十二经络证是从十二经络的病理特点和病机总结出来的。 。
其症状有三个特点:
首先,脏腑病变的症状与相应经络的症状相结合。例如,心经症状包括胸痛、上臂内侧疼痛;
二是经气异常的症状,如邪邪引起的膀胱剧烈疼痛、寒热交替等;
三是多经络结合,如肝经、脾经同时受累,出现胸胁胀满、呕吐、腹泻等症状。临床上可以根据
根据以上特点,可以推测病位,并根据病所在脏腑经络选药取穴。
奇经八脉,就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它们具有连通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滋养卫护气血的作用。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共同发源于“细胞中心”,一源三支。督脉走在背部,任脉、冲脉走在腹部。督脉、任脉是全身阴阳经的总管,冲脉则上下通行。其气自头部灌注阳气,深入下肢三阴。它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皆蕴藏在冲经之中。故有“十二经海”、“五脏海”之说。
腰带脉就像一条带子,束缚经脉,其作用是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阳经脉相互调节,一动一静,管理身体两侧的阴阳经脉,使关节灵活,一切活动协调。阴阳脉的功能是维持内外络,参与十二经气血的调节。
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气血就会溢入十二经脉;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气血就会溢入十二经脉;气血过剩时,气血可蕴藏于阴阳经中。八脉共同加强经脉自上而下、内外的纵横联系,使前后左右的经脉协调统一。其中督、任、冲、带四经与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运行部位,所以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有旁系关系。因此,症状及其部位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此外,经络或腧穴的压痛或其他异常反应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例如,发生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和阑尾点有压痛点。
冠心病患者的心俞穴、厥阴俞穴、神堂穴等处常有压痛敏感点。按摩治疗时,根据某一经络或某一脏器的病变,可在病变邻近部位取穴,也可在相应经络运行较远的部位取穴。临床上按摩经络穴位遵循“经络所过之处,即达主治部位”的原则。 “治疗原则是根据经络在治疗中的作用总结出来的规律。
经络按摩还可以利用穴位进行治疗。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载,“腹部三里六(腹痛取胃经足三里穴)中医经络养生,委中丘(腰痛取膀胱经)”。颈虚(颈部疼痛,选肺经虚穴),面、口(头痛、牙痛等,选大肠经虚穴)。近年来在日本流行的按摩经络穴位治疗疾病已被临床证明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