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黎民百姓的起源及其典故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27
文档

中国有璀璨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因和故事的,这也是国人骄傲的地方,你知道黎民百姓这个成语的起源和典故吗?有更多的了解吗?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本期民间故事为你解说。

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

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所以,“百姓”们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

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

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显示全文
摩尔曼斯克的地区气候类型 深圳华侨城中学高中部 具备什么条件的人能够收养孩子 门徒2和门徒1有关系吗 2022年7月10日是结婚的黄道吉日吗 2022年7月10日适合送聘礼吗 超市买的牛排怎么煎 初中毕业班主任寄语 白云山精油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名单 城市等级分类 2022年7月10日是提亲吉日吗 2022年农历六月十二宜提亲吗 经典520我爱你祝福语 一桶水一般多少斤 给女朋友空间留言的暖心句子 温馨的问候语句 2022年7月10日搬家好吗 老有所依的演员 2022拜年祝福语段子 冰心的原名是什么字什么 狗仔什么意思 1根光纤可以相当于几根网线 什么是癫痫性脑病拜托各位大神 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022年7月10日拜观音好吗 2022年7月10日适合拜观音吗 2022年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蒙古族女歌手名单大全 2022年7月10日是领证的黄道吉日吗 电风扇转不动了怎么办 破壁机打鱼肉去刺吗 五谷皆可为粥饭 宋朝的流行饮食 微信交易记录怎么批量删除 2022年7月10日是求婚的黄道吉日吗 小学圣诞节手抄报经典句子 oppo手机返回键怎么换位置 2022年7月10日适合嫁娶吗 如何评价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