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指民间流传的用于口口相传的口水歌,著名的民歌艺术者是刘三姐,她的歌曲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当然,各个民族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艺术,民歌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那么,你想知道风格多样的东乡族民歌艺术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东乡族文化吧!
东乡族民歌风格多样,生活气息浓郁,主要分为劳动歌谣、花儿、婚礼歌三种类型。东乡族的民间文艺活动有“那敦赤”摆摊献艺,表演说、拉、弹、唱。本族乐器有“咪咪”(类似两支并排的小竹笛)、“四弦子”和“什鸦”(泥制吹器)。
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和临夏县。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东乡族有自已的语言,没有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东乡族民歌概况
东乡族的民歌独具特色,可分为叙事歌、东乡号子、端斗拉、宴席曲等。
叙事歌,叙事长诗较古老,都是说唱体。大多用东乡语演唱,有时用于伴舞,主要是在婚礼中表演。
东乡号子,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东乡语唱的。
“端斗拉”音乐,曲调属平板山歌,不紧不宽,无大起大落,以其中庸适度而区别于其他花儿。上下乐句略趋于方整,调式多为五声徵调式或商调式。润腔装饰多为倚音,少用颤音。声调高亢、悠长、嘹亮,跳跃幅度大,多采用真假音相结合的唱法。与回族,汉族“花儿”相比较,在旋律上更突出级进和同音反复。但总的来看,与当地的回族、汉族民歌较为接近。
宴席曲,一般通称家曲。由民间传统仪式曲发展而成,有散曲、说唱曲、叙事曲三种。
散曲,一般指恭贺、赞美之类的内容,曲调很多,大多一词一曲,固定不变;说唱曲,兼说兼唱,由起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叙事曲,一般吟唱爱情悲剧故事和生活故事,多为二句式和四句式,可换调演唱。
“花儿”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一朵艺术奇葩,几乎人人会唱,人人会编。它语言精练,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是四句一首,前两句为比兴,后两句为本意。每三句各是七个字或是九个字,二、四句多为八个字,樱桃好吃树难裁,白葡萄搭起(个)架来。心里育活口难开,“花儿”里带上个话来。东乡语中把“花儿”称为“端”。“端拉斗”就是“漫花儿”。近一二百年来,“端”在东乡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东乡“花儿”唱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音“哈”),不死就是这个唱法。“花儿”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因此,东乡族的“花儿”即兴歌手很多。
此外,东乡族人民还演唱小调和酒曲。小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小型民歌,酒曲是在猜拳行令时演唱的小调。东乡族的小调、酒曲和当地回族、汉族的小调、酒曲无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