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所以在我国古代传统礼仪中对婚嫁礼仪十分重视。我国由于地方风俗的不同,所以各地存在许多不同的婚俗。那么在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中有着什么样的婚俗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柯尔克孜族文化看看他们的婚嫁习俗吧。
柯尔克孜族一般实行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直系亲属五至七代内禁止通婚。解放前柯尔克孜族盛行封建买卖婚姻,从订婚到结婚,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牲畜作为聘礼。寡妇不能自由改嫁,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也可以由婆家作主嫁给他人,但要索回聘礼。柯尔克孜人很重视婚礼,仪式隆重也比较繁琐。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花由女方来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亲事,预祝顺利。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亲友陪同下,带着礼品前往新娘家。礼品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临近新娘家时,举行“叼羊”游戏,并借此机会将那预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门前。
随后才被新娘家的女眷们热情迎入。婚礼仪式开始前,女方的亲友群起将新郎新娘双双绑在门口,这时,新郎的父兄要向这些亲友赠送礼物,请求“释放”。婚礼正式开始,由男方的一位长者用木棒将毡房天窗挑开,从天窗向外撒糖果、点心等,客人纷纷争抢,以分享幸福。
接着,新娘的母亲要唱“送嫁歌”,还要举行“赛得河”,即让新婚夫妇背对背坐下,每人头上蒙一口袋。众人用一只羊蹄轮流在他们头上轻打一下,然后拉起来共同跳舞。之后,由阿訇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头,永不分离。
第二天,双方家长要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摔跤等活动,以示祝贺。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与新郎见面,这时的毡房外挤满了宾客,人们奏起传统的民间乐器“库姆孜”,跳起会面舞,唱起一曲曲喜庆的歌,直到深夜,当讨得礼物,放新郎进入洞房后,才尽兴离去。
第三天,新娘带着丰厚的嫁妆,随新郎回婆家,沿路每过一个牧村,都要受到热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数日内,一对新人还会不断得到亲友的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他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蜜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