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大中国,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圈,让中华美食,扬名天下。那么,什么是饮食文化圈呢?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依据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的不同,将中华食文化圈划分为12个小圈,现列如下:
1.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咸重、(葱蒜的)辛辣、生食。
这里土地肥沃,草场优良,平原广阔,五谷杂粮与山货水产都很丰富,冬季寒冷漫长,人口稀少。历史上这片土地长期生活着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游牧狩猎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人们好食炖菜,摄取高热量的动物脂肪,以御寒冬。
2.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以咸重为主。
该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但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都有较深的文化交叉,是典型的草原文化类型,以游牧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逐水草而居,擅长射猎,君王百姓都爱咸食畜肉,热喝奶茶,畅饮烈酒。由于物产单一,粮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们普遍以各种肉食和奶制品为主,几乎不吃蔬菜。
3.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以咸为主,辅以适当的干辣(椒)和香辛料。
西北的饮食文化受自然环境和宗教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西北地区有优良的天然草场,从西汉至清朝中叶,这里基本上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种植香辛料较多。食物结构较简单,过去基本不吃蔬菜,但人们爱吃烤肉,佐以孜然,辣椒粉等调味品,口味咸重。
4.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酸辣,味稍重。
这一地区历史文化十分灿烂,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并且政治中心大致在西安--洛阳--开封一线上移动。这里农业开发最早,也最完善,各种牲畜和谷物都有,属于五谷杂粮并食区,家蔬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十分丰富。
5.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以咸香为主,兼容并蓄八方风味。
自元、明、清以来,蒙古人、汉人、满人先后在此建都,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是漕运、盐务和商业发达的都会,与北京共构经济一体和京畿文化。京城聚集着诸多衙属官吏、庞大驻军以及乐医百工,普通市民,众多民族汇聚于此,形成了五方杂处的局面。饮食的层次性和变化性特别明显。
6.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咸鲜,味正,葱蒜的辛辣。
黄河下游地区属于齐鲁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因而这一区域饮食的文化味较浓。讲究"平和正统",大味必淡的至味境界,加之受海洋文化和京杭大运河的影响,这里成为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汇之地。山东菜在北方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