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日历下个月的时候才是腊月,这个腊月究竟是指的哪个月?这个腊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和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传统民间俗称的“腊月”。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岁终之祭”,亦称“腊”。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汉代后,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是过年前的一个月,这个月也被称为岁尾。一般来说一个月除了二月之外,至少都是有三十天的,但腊月这个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在有些年份到二十九就是除夕之夜,所以世没有三十这一天的,也就是这个月只有29天,但有些年份是三十是除夕之夜,就是正常的三十天。
第一禁忌:家中有儿子,已婚闺女在家过年。
小年之后,有儿子的家庭里,不许已婚的女儿回门,直到年初二、初三才可以。
老辈子说法,这叫做“闺女不踏娘家尘草”,是说女儿这时候回门,会断娘家香火。
现如今独生子女社会,自然不存在这些老说法。但在旧社会,这是头等的忌讳。
第二禁忌:腊月搬家动土
腊月在古代是祭祀的日子,这样重要的日子里,讲究的是进财,纳财。
腊月搬家,会导致诸神找不到家,他们自然有脾气。
所以古人有腊月搬家穷的说法。
第三禁忌:年三十家里水缸不满
过去没有自来水,过年水缸一定要满水。
水就是财。
过年的时候,家里有水,就是说这一年富贵有余。
第四禁忌:不说过年话儿
“大年三十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
年三十煮饺子,煮碎了不能说碎了,破了,得乐呵呵地说:“挣了”。
打破碗碟,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农村人认为,年根儿和年初,老地老母和诸位神仙鬼怪,全都在家,说什么都能一语成谶。
所以必须多说好话,没准儿神仙祖宗一保佑,就实现了呢。
第五禁忌:年三十扫地,往外扔垃圾
农村里老人说:年三十开始,家里的土都是财,扫地就是扫财。
地脏了不许扫,就连垃圾也不能往外扔,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夜里送了神以后,初三早上才能扫地,把垃圾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