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 高 跷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枝江的踩高跷源于花鼓戏。一些老踩高跷的人讲,在很早的时候,有个花鼓戏团在扬州演出打瓦,生活无着。于是他们改头换面,把脚上绑上两个木棍演花鼓戏,吸引了许多观众。从那时起,高跷就流传到了枝江。

枝江的高跷分三尺二寸、二尺八寸、二尺四寸等不同高度。越高就越能反映表演水平。

枝江的踩高跷是揪采莲船的尾巴。它不像采莲船那样家家拜年和户户划上四门进行演出,只是在人们供庄时先划采莲船后踩高跷做压台戏。高跷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表演的,唯有春节人们才踩高跷。

高跷的表演形式有武戏,也有文戏。武戏是:脸谱、戴草帽,手拿巴扇打拍子;一方面说些短小精悍的白词段子;一方面做些高难度的动作,如摊一字、跳跃、在地上捡东西等。武戏一般由一人或两人表演。

有文戏。配有生、旦、净、丑等角色,旦由男扮女妆。行头就地取材,十分简单。表演的人数依本子而定。内容是唱本子,以说唱为主,唱是清唱不配乐器,调子是枝江民间小调。表演时,配与乡里民间打击乐,烘托气氛和划分段落。

高跷的表演内容十分广泛。本子有:《三癞子打补丁》、《卖杂货》、《白牡丹》、《点药》、《十月怀胎》、《喻老四拜年》等几十个。以人情事故和爱情为主。文戏的内容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武戏的内容荒涎无稽,有极大的娱乐性。但是格调低下的内容不少,过去的名门闺秀不能看高跷就是这个缘故。 字串9

演唱和说白内容的表现手法独特,利用高度夸张、误会、双关等手法吸引观众。如“哑巴一声喊,跛子一批赶,是聋子听到的,是瞎子看到的”。由于表演手法荒诞可笑,乡下人最喜爱,无论哪里踩高跷,总是人山人海。

显示全文
大悟口彩风俗 妙趣横生的阳新婚俗 浠水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松滋说鼓子 咸阳民间社火 梁子湖捕鱼节 武汉木刻船 武汉风俗嬗变的过渡特征 阳新山区元宵习俗 浠水的祭祀习俗 白溢风灯 荆楚民间殡葬习俗 兴山生育习俗 房陵饮酒习俗 西塞山下神舟会 鄂州花样剪纸 武汉特色文艺 大悟生辰风俗 荆楚大地的神灵崇拜 大冶青铜文化史 房县劳作习俗 十碗八扣 天门舞狮 鸡腿上的红丝线 武汉东湖梅花节 天门方言词汇大全 黄石市大冶人丧葬礼俗 恩施州摆手舞代表团赴沪参加旅游节 消逝中的八角古街 楚人禁忌面面观 鄂东北手艺人 兴山结婚习俗 长阳南曲 土家新婚三天无大小 长阳土家风俗割“绊根草” 土家结婚风俗“抢床” 陪十弟兄 孝感风俗-生育 古铜镜之乡 湖北孝感保新娘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