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汉族介绍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 (2010,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来自不同的部落集团,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后经兼并、争战,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伟大成就,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有七种。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汉文(见汉字)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汉族的衣、食、住和风俗习惯从古至今颇有特色,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文明、科学、舒适已成为生活习俗发展的趋向。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家庭以牢固稳定著称。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行土葬,现大部分通行火葬。节日以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的节日已成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有部分人信奉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民间尊崇孔子和儒学。

汉族的文化习俗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汉族人口众多,习俗各异。如今男女婚嫁大都已移风易俗,采用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但在有些汉族地区的农村,传统的民俗至今仍然保存着。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显示全文
三九天养生的四大原则 财神爷生日为什么要放鞭炮 财神爷生日为什么放鞭炮 寒衣节可以提前多少天上坟 保护眼睛的目的和意义 白露节气还有蝉鸣吗进入白露天气会怎么样 傣族泼水节在每年几月几号 三瓶女人是什么意思 莫当三瓶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设立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是几月几号 平安夜的由来真实来历 平安夜有什么特殊含义 冷都男是什么梗 冷都男指的是哪种类型的男生 寒衣节的古诗词 最经典的寒衣节诗词大全 火把节是哪一个民族在过 海南三月三放假几天 国际左撇子日是哪一天 青岛啤酒节是哪一天 古尔邦节有什么寓意 回南天吃什么水果好 最适合夏季去的地方和景点 正月二十一有什么忌讳 正月二十一的风俗和禁忌是什么 地球一小时活动标语 蒙古族有什么忌口的东西 蒙古族忌食什么食物 结婚多少年分别代表金婚银婚 泰国宋干节是怎么来的 泰国宋干节的来历 四月初八浴佛节的意义 浴佛节的由来与意义 二郎神生日是几月几日 庆祝国庆节祝福一句话100句 十一国庆节经典祝福语100句 大年初一食俗有哪些 打春雷有什么寓意 白露什么意思白露过了天气就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