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元宵节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从古至今,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大约是最有欢乐意境、浪漫情怀的一个节日,是孩子们的“狂欢节”,也是年轻人们最早的“约会日”,待字闺中的淑女们可以出来赏灯也趁机寻觅一下如意郎君。 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因为元宵节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浙江省许多地方过元宵的习俗也不一样。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临海等曾经属于“台州府”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传统。小记采访了一位土生土长的临海人徐小姐,徐小姐说临海人不仅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而且不吃汤圆,而是羹。先吃咸羹,后吃甜羹。咸羹里放了肉、笋、豆腐干、冻面等,而甜羹则和“八宝粥”有点像,放入了桂圆、莲子、金桔、酒酿等,有时候也会放一些小汤圆。 为什么要提前过元宵?这可有许多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说呢。徐小姐说,提前过元宵有好几个传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与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在抗击倭寇的时候,原先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袭击倭寇,但作战计划意外泄露,戚继光为了迷惑敌人,将计就计提前一天就把元宵节过了,从而一举歼灭入侵倭寇。从此,元宵改为正月十四。 临海将元宵节提前一天,而杭州则是延长了两天,原本是十六落灯延长至十八落灯。小记采访了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丁云川。丁云川说,老杭州人有个说法,叫“上灯圆儿落灯糕”,说的是正月十三上灯时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时吃年糕,直到正月十八,杭州人的元宵节才结束,年这才算过完,要收心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为了迎接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喜庆。古时候的元宵节,官巷口、梅花碑、鼓楼这一带格外热闹,大人小孩都出来赏灯、猜灯谜,玩得东西有很多,尤其是正月十五这一天,要一直闹到天亮才结束。”丁云川说,“到了宋代,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弘俶‘纳土归宋’,并向宋太宗赵光义缴纳赋税,为杭州的元宵节多“买”了两天狂欢。于是杭州要一直过到正月十八才算过完元宵,这个传统也延续到了现在。” 至于各地都是怎么过的元宵节,小记采访了几位的读者,来晒一晒他们老家的元宵习俗。 ●我们吃过“大汤圆”才算过节——江启辉(金华兰溪) 我老家在金华兰溪,旁边就是诸葛八卦村。每年元宵,我们那儿的体育馆里都会有一些延续千年的民间艺术表演,像龙灯、舞狮、除了这些中国传统特色的表演外,其他还会有一些兰溪特色的表演如黄店銮驾、兰江畈口马灯、横溪迎会、永昌花棍队等。 我们兰溪的汤圆也与传统的汤团不一样,这汤团的做法很有讲究,将面粉揉成面团,放置在面盆里,拌好馅料后,。取一块面团用大拇指按好,旋转,将中间搓薄,再将将馅料放置搓好的大汤圆皮中。吃了这兰溪风味的汤圆,才算是完整地过了元宵。 ●我最爱看“扮抬阁”——蔡轩(温州乐清) 每逢元宵,我老家的小镇上会有一些特色的民间表演,最有名的一种叫做“扮抬阁”。抬阁,是指在特制木架上立男女儿童装扮的戏曲人物,小时候我特别爱看,过了年就盼着元宵节。如今“抬阁”经过变迁,表演的人在童男童女帽子上安装了电珠,夜色中灯光闪烁,更添风采。 ●我会亲手点上一盏孔明灯——章哲(宁波市区) 我老家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上灯夜”起至正月十八夜“落灯”。每年元宵,我都会约三两好友,在湖西河的湖面上放莲灯,然后再跑去月湖公园点上一盏孔明灯。 听我妈妈说,传统的宁波元宵,正月十二起就要做花灯,举办灯会不但要开始制花灯、更要搭灯棚。宁波农村里多会自制灯笼,用刚从山上砍下的竹子劈成小竹片作骨架,绑扎成“荷花”、“菱角”、“奔马”、“兔子”等模样的灯架,骨架外糊粘上彩纸,纸面上勾描出各种动植物图案,写上吉祥的文字。灯的四角系上细韧的线,套在一截小竹竿上,以便吊挂或手提,一盏盏漂亮的花灯就制成了。上灯时将点着发光的蜡烛插在骨架的下层横担中央,就可或挂或提玩。 听说宁波民间还有过“十四夜”的习俗,而且是元宵节的重头戏,主要有“照蛇虫”、“驱虫害”、“祭桥”等活动。孩童们会手提纸制花灯遍照屋角、土灶、墙角,以及阴暗的场所角落去驱赶害虫,嘴里大声吆喝:“嗄去,哒去,深山老虎嗒去!”宁波方言,意思是赶走蛇虫等让它们叫山里老虎捉去。

海宁盐官:菊花灯会 当地人还会去堰瓦河投放许愿瓶,漂流荷花灯;在风情街看乾隆巡街和皮影戏表演,品尝带着福气的汤圆和糖果;在城隍庙逛内容丰富的元宵庙会,感受古城盐官的浓浓民俗。 乌镇:提灯走桥 入夜,乌镇小巷里亮起点点灯火,男女老少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望去,犹如“灯火长龙”。而走桥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走过至少十座桥,忌走回头桥,保佑来年平安。 温州四都:打大猫 由两人一起披上精心制作的虎皮,扮成活灵活现老虎。村民们脸上涂满油彩、身披皂衣,在虎后扮演“七星七煞”等众多人、神形象,以固定路线边走边表演,游遍附近各村。 金华浦江:板凳龙 正月十五当日,郑宅镇的每户出一人一条板凳,所有板凳的连接在行走中完成,村子越大,龙越长,难度也越高。行至村头,一条由板凳相连而成的“长龙”就形成了。 临海、宁海“十四”过节 宁海以正月十四为元宵,俗称“十四夜”。前童古镇的元宵节行会更是热闹非凡。在前童,元宵节当晚并不吃汤圆,吃的叫汤包。在台州临海,元宵节也比别处提前一天过。

显示全文
湖南元宵节习俗 广西元宵节习俗 兰州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十大习俗 上刀山捞油锅绝活多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 河南各地元宵节习俗 山西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潮汕地区元宵节习俗 湖北元宵节习俗 山西元宵节习俗 江西元宵节习俗 安徽元宵节习俗 江苏元宵节习俗 潮汕地区元宵节吃什么 陕西元宵节习俗 泉州元宵节习俗 山东各地元宵节习俗 河北各地元宵节习俗 拗九的传说 莆田元宵习俗 广州元宵节习俗 闽南元宵节习俗 龙头节的来源 北京元宵节习俗 拗九节的习俗 龙头节的习俗 龙头节的各地习俗 龙头节的谚语 龙头节名称的来源 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 胶东地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山东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盘点 江苏地区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 广东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四川二月二龙抬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