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和年轻人一起生活时,很容易忘记节气,因为我们可能吃的食物丰富而杂。我们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我们没有时间做饭时,我们就吃一块牛排或一碗意大利面。
但当我开始和老年人住在一起时,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过去的农耕习惯使他们对四时节特别敏感。比如,端午节吃三个黄汤圆,冬至吃汤圆。冬天临近过年,他们就开始做腊肉,买酱鸭,准备过年。他们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吃什么,就好像已经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一样。
所以当我们回忆起家里的老人时,我们总会想起她为我们做的一些当地特色美食。
越接近新年,我们就越容易想到培根。不管腊肉在北方的地位如何,在南方,每年冬天我都会吃它。培根和年糕是南方人冬季餐桌上的标准食物。冬天越冷,吃的人就越多,家里亲戚也常做。
那么,趁着冬天,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真正的“老腊肉”,看看它是如何从“小鲜肉”变成“老腊肉”的。
从新鲜肉到老培根
乡村农场里,炉子上挂着腊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城市里,腊肉是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晒的。这样的景象已经不常见了,但每次看到它,都会特别亲切。
培根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广东,但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一般在农历腊月腌制,故称“腊肉”。
而这个习惯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相传,在古夏朝,人们在农历腊月一起祭祀神灵,称为腊月。培根因冬季腌制、风干或熏制的肉而得名。
其他史料记载:
“越人把(肉)晒干,然后熏制。”
除了上述牲畜、采集品等副食外,楚越人还喜欢捕捉野兔、野猪、野鸡等猎物。从狩猎中获得的野味往往一次吃不完,需要储存起来以防止其他动物吃掉。如果动物偷偷吃的话,肉就会被高高挂起来晾干。
周朝的《周礼》、《周易》中也有关于“干肉”、“腌肉”的记载。当时,朝廷设有机构和官员,专门负责管理臣民进贡的腊肉。
民间,学生们也用一串串肉干送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肉干称为“蜀秀”(蜀秀:指10条腊肉)。自宋代以来,腊肉就成为宫廷贡品和百姓春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因此,民间有“北吃饺子,南吃腊肉”的说法。
不过,当时的腊肉还不能称为“腊肉”。没有经过复杂的工序,只是熏制的肉干。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员曾将湖南腊肉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慈禧吃后赞不绝口。这时,村民们已经学会了用盐腌制猪肉,挂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正值冬至,下了好几天雪,村民们就把腌肉拿出来煮。加工和制作培根的艺术开始广泛传播。
毕竟,培根的诞生其实也是基于人类的生存规律,为了更好的维持食物。古代没有冰箱,肉不能长期保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肉挂在横梁上通风保存。腊月天寒地冻,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火盆前生火取暖。烟熏染了横梁上的肉,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培根。
人们发现,这样的腊肉不仅能长期保存肉类,而且风味独特。熏的时间越长,腊肉就越香。
每年冬季腊月柏树烟熏腊肉做法,从“小雪”到“立春”,家家户户都杀猪杀羊。除了留足过年的鲜肉外,其余的都是用盐鲜食,还有一定比例的花椒、八角、八角、桂皮。 、丁香等香料,入缸腌制。
“大人怕过年,小孩子却盼着过年。”过年前的两个月是大人最忙的时候,因为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腌肉。
培根的诞生
腊肉的制作无非就是调味、风干、熏制。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一块美味的培根却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在农村,火炉上方挂着干腊肉和香肠。燃木炉子冒出的烟雾持续数年,直到外面逐渐形成黑色的外壳。只有这样,培根和香肠才能达到最美味的程度。 。
“秋腊肉”工程虽不大,但却非常耗时。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因为这是来年的荤菜。如果盐加得太少,肉就会变质。如果盐加多了,味道就会很咸。整个过程全靠一只手。
《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描述培根: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只在舌尖,在心里,以至于我们很难分清哪一种是味道,哪一种是情感?”
制作培根时,熏制是一个关键工序。
腊肉的配料也有讲究,各地有所不同。湖南以茶树为腊肉原料。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有茶果的香气。四川腊肉采用青翠的柏树枝条制成,松烟清爽,直接渗透到肉里。吸烟时火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好是慢慢地、慢慢地抽烟。半个月后,肉变成金黄色时,即可取出晒干。
湖北恩施以其熏腊肉而闻名。将腌好的肉挂在炕房梁上,点燃柏枝。烟雾带着丝柏特有的香气,一点一点被熏进猪肉里。山间的柏枝是土家腊肉烟熏味的关键。
第二天,改用柴火,慢慢将肉晾干。特别注意保持小火和慢火。熏制过程至少要持续十天,熏好的腊肉要放在屋内阴凉的地方。
“表里如一,熟切片,透明有光泽,色泽光亮,内黄红,味醇厚,肥而不腻,薄而不壅”是检验好坏的标准一块培根。
喜爱培根的城市
气候和地理环境导致各地人们的口味发生变化,各地的美食也各有千秋。有些城市适合在腊肉制作中风干,但有些潮湿的城市则不适合,所以工艺也会有所不同。区别。
同样是加工过的半成品,培根的吃法比香肠稍多一些。香肠一般直接煮熟切片,或者蒸或烤后再吃,而腊肉则可以蒸、煮、炖、炒、烤、烤或红烧。不同地方制作的腊肉也有不同的做法。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据记载,陇西腊肉的腌制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制作陇西腊肉所屠宰的猪主要来自漳县、岷县地区,尤以岷县火麻猪为最佳。由于岷县野生药材较多,农民养的猪春季放牧,秋季圈养。腊肉腌制户在冬季购买宰杀时,猪肉(俗称五花肉)的肥瘦肉交替,药性丰富,味道纯正。
瘦肉鲜亮如红云,薄而不木;肥肉晶莹如玛瑙,肥而不腻,微透明,配以盐、胡椒、茴香、姜皮、桂皮、香等10多种调料。腌制、晒干的肉,色泽鲜美,风味独特。
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做腊肉。毕竟,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肉包子。他们会把培根蒸熟,放在案板上切成薄片。肥肉和细肉几乎都是透明的。
湖南腊肉
真正的湖南餐桌上,连内脏都是带着烟吃的。湖南人吃饭讲究美味。
腌制鸭肫
杭州人梁实秋在参观柴火屋后也透露了这个秘密:
“梁上挂着很多鸡鸭鱼,下面的地上堆满了树枝、干树叶之类的东西,还在冒烟。原来,制作腊肉最重要的一步不冷不热的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烧焦,但特殊的烟味会被吸收。”
熏肉才是真正的湘味腊肉。
与四川菜的麻辣烫不同,湖南腊肉的辣度更高。湖南的辣食种类繁多,有腊肉、腊鱼、腊鸡、腊鸭……所以湖南就有一道名菜——蒸腊肉。
湖北腊肉
湖北腊肉(或腊肉、腌肉、盐肉)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风干肉。湖北人每年冬至后都会腌制腊肉。腌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四川花椒中加入盐炒,然后与鱼、肉混合,腌制数日,晒干。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鲜美的香气。具有开胃、散寒、消食的作用。
虽然相比湖南熏肉少了熏香味,但更多的是肉本身的香味,相对更健康。
当然,湖北也有很多地方,人们喜欢吃熏腊肉,熏着吃。比如营山,这里的腊肉不是晒干的,而是用柴火熏制的。吸烟所用的柴火也有讲究。以杜仲、茯苓为最佳。
湖北人喜欢吃腊肉配菜。湖北是著名的蔬菜生产大省。其高山蔬菜、水生蔬菜一度风靡全国。其中,红甘蓝芽无疑是湖北的代表蔬菜。
“红菜芽菜炒腊肉”是湖北十大名菜之一。湖北的另一道当地美食“腊肉煮豆丝”也很好吃。
贵州腊肉
香肠、腊肉是贵州过年必备的“硬菜”。在贵州的传统文化习俗中,过年什么都可以缺,但腊肉、香肠是必不可少的。
贵州制作腊肉的优势在于原料。例如,水西泰丰腊肉就采用来自贵州高原的散养猪为原料。这些猪非常珍贵,俗称黑毛猪、黄毛猪。
这种猪的周期比其他猪慢,基本上需要18个月才能饲养到出栏。在适应高山气候、粗放养殖等条件下,猪体质健壮,后腿发达,肉质优良,鲜美可口。肉质细腻,适宜鲜食,也是制作培根、火腿的优质材料。
将香肠挂在架子上,用火盆烧树枝或皮,当白烟升起时开始吸烟。升起的绿色烟雾逐渐将培根内部的水分吸干,并在其上覆盖上厚厚的黑色烟灰。烟熏味逐渐融入培根内部,与肉的油香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培根的吃法有很多种。可煮熟切片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回锅腊肉、腊肉饭,或与蒜苗、荷兰豆、青椒、冬笋等蔬菜一起炒。
四川腊肉
城口老腊肉产于重庆市城口县。是重庆市汉族名菜。
城口“老腊肉”遵循民间加工秘方,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腊肉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饲养、屠宰、选肉、干燥、腌制、烘烤等阶段才能完成老腊肉的整个生产过程。它是通过特殊的传统技术精心熏制的。其肉质优良,营养丰富,肉质丰富。其香气浓郁,口感好,肥而不腻。是城口的代表性土特产之一。
腌制时,将盐、白酒和各种准备好的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匀地涂在猪肉上。盐的用量取决于季节和气候。热的时候少加盐,冷的时候多加盐。然后放入大木缸腌制两三天,取出,串在竹竿上,沥干1天左右柏树烟熏腊肉做法,水就干了,开始烘烤。
烘烤时,先用30摄氏度的小火烘烤三四天,然后用40摄氏度的大火烘烤,然后继续用30摄氏度的小火烘烤2个月左右,然后才开始腌制。就制作成功了。
煮熟的城口腊肉单独食用,与青蒜、蒜苔、豆腐花等蔬菜一起炒,风味最佳。
今日话题:你的家乡有吃腊肉的习俗吗?